第807章

明太祖初定金陵之時,即改應天府學為國子學。建都南京後,重建校舍於雞鳴山下,改學為監,故稱國子監。

位於雞鳴山下的南京國子監,作為大明最高學府,盡管隨著永樂十八年,大明遷都北京,改北京國子監為京師國子監,南京國子監盛況遠不及過往,在正德以後,日漸衰退。

不過隨著乾聖初年,國都重遷南京後,南京國子監也隨之興盛,到乾聖十年,監生達萬人之多。不過與舊時國子監講主要授經義不同,現在的國子監,力主經世致用之學,尤其是乾聖四年推行分科後,國子監共開辦經科、律政科、文科、格致科、農科、工科、商科共七科,盡管看似簡單,但基本上構成了一個近代意義的綜合性大學。

在過去的十三年間,隨著實學大興,大批監生通過其他考選途徑進入官場任職,其身份已和府、州、縣學的廩、增、附生不同,為而他們的身份等同舉人,所以作為讀書人入仕的“終南捷徑”,而深受士子的歡迎,只有一部分人進入官場,但是他們憑借著在國子監學習的近代科學知識,仍然在各行各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也正因如此,這裏才出現“師徒濟濟,皆奮自鏃礪,研求實學”的可嘉景象。

當然,因為不少人視其為入仕的“終南捷徑”,所以這裏同樣也是魚龍混雜,既有因祖、父為朝廷效力或死於國事而得以入監的“蔭監”,也有由增生、附生選優入監的稱“優監”,當然,也少不了報捐貢生的“例監”,就是掏銀子捐贈的那種。

盡管國子監是大明的最高學府,可是朱國強並沒有固執的拒絕“報捐貢生”,甚至在他看來,無論是“蔭監”也好,“例監”,都是大明的權貴階層接授現代科學教育的機會,他們學到了什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這裏他們至少可以受到近代科學思想的影響,從而接受科學、了解科學,進而不會排斥科學。

事實上,歐洲近代科學家絕大多數都是貴族或者富家子弟,他們為什麽有時間、有精力研究科學?

有錢!

無論是科學研究、還是試驗都需要大量的金錢作為支撐,普通人往往會迫於生計尋求就業,而他們不一樣,他們會在愛好的驅使下,十數年如一日的研究科學。

所以,大明的國子監就像西方的大學一樣,捐款達標了,肯定能上的,而且捐款不多,二百兩而已!

不過,即便是納捐的,也得參加入學考試,考試的內容除了經義之外,還有律政、算術、地理等科目。這種考試往往只是摸底考試,淘汰率極少。不過,但凡是能考中府縣生員的人,智商都不會差到那去。不過即便是如此,仍然有不少士子們忙著會考,溫習知識,畢竟,即便是在乾聖十三年,算術、地理、格致之類的知識,也不是每個縣學都有名師指導,尤其是偏遠府縣更是如此。當然也有不少各地的富家子弟則是忙著陪伴秦淮的各國佳人,白天麽麽噠、晚上啪啪。

相比於寒門“優監”,這些富家“例監”的日子,過得爽得不要不要的。

當然,那些寒門子弟也覺得這裏的日子爽得不要不要的,一來,他們到國子監報道後,就會住進監生宿舍,國子監除了提供免費的吃住外,每人每月還發了三兩銀子的津貼,當然,這待遇僅限於“優監”和“蔭監”。

前者是靠著才學,後者既有功勛子弟,也有功勛遺族,當然應該照料,至於富家子弟,人家可不在乎這點銀子。

但這樣的待遇對寒門士子來說,簡直就是雪中送炭,無不是心念著陛下的恩典——這銀子是內庫撥出的,是天子給“門生們”的恩澤。因為乾聖皇帝本人就是國子監祭酒。

怎麽樣,這個身份夠特別吧!

這個身份過去可只是殿試第一名才有資格自稱,可現在乾聖朝的國子監監生,都可以自稱“天子門生”

當然,對於這些“天子門生”來說,這裏更讓吸引他們的恐怕還是國子監“文淵閣”的數十萬冊藏書,這些書籍既有舊時的大內秘藏,也有許多實學書籍,這些實學書籍中,既有朱國強從另一個世界帶來晚清翻譯的近代科學書籍,也有大明的學者翻譯的西方著作,還有他們的研究成果。

對於許多寒門子弟而言,能在“文淵閣”讀上七年的書,就已經不枉人間走一回了。

當然,作為預備生的他們,只能進入“文淵閣”一樓借閱初級書目,想要更上一屋樓,就必須要通過入學考試。

乾聖十三年,七月,國子監內,一大群士子正在排隊登記取號。

排著隊的士子之中,既然衣著華麗的富家公子,也有一身布衣的寒門子弟,當然,也少不得那些衣著鮮艷奪目,宛若婦人一般年青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