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章 青青草原上的好朋友(第2/2頁)

可是與過去稍微有些不同,在與鄭昆同船的移民之中,有一位同鄉激憤不平的寫了封信回家鄉,將這件事的前因後果,一一寫在信上。

開始時,也沒有人注意到這件事,只是當成談資添油加醋的一說而已。什麽暹羅官員霸道欺壓移民,鄭昆氣憤難當,就像魯智深似的三五就把那廝給打死了。

基本上就是“魯智深拳打鎮關西”的暹羅版,壓根就沒有什麽人關注。

就是一個窮困潦倒的移民而已。

而且殺人償命,況且殺的還是官,這事……沒毛病,至少在純樸善良的大明百姓們看來,這事雖說暹羅人惹事在先,可總得來說,殺人償命,那也是應該的。

那怕就是官員,也覺得的殺人償命是沒錯的。

可,現在是乾聖十二年!

這時候,隨著越來越多的居民遷移海外,佃農荒也在加劇著。在過去的幾年裏,大量的百姓遠走海外謀生,一開始是無地的百姓,然後是少地的百姓。這樣的人還不少,而且走的都是青壯勞力。

尤其是承化省發媳婦後,更是引起了一波“移民潮”。下南洋,非但在廣東,福建、杭州等地成了最時興的詞匯,就連同在號稱魚米之鄉江南,同樣也是如此,佃農的大量移民,給不少大戶造成了損失,為了留下佃農給自己種地,大戶們紛紛降低地租,不降地租……人家拍拍屁股去了海,這地誰種?

可問題是,那怕就是降了地租,可還是改變不了紛動的人心啊!

“人心難料啊!”

又一次,站在自家的田壟邊,徐屺的神情顯得頗為凝重,在歷史上,他沒什麽名氣,不過他爹卻很有名,明末的大旅行家、地質家徐霞客,就是他爹。

徐家是江陰大戶,後世很多人都向往徐霞客的踏遍大江南北的灑脫,可那知道,人家是妥妥的土豪,還是家有良田萬畝的那種,不然也沒銀子踏遍山山水水。

徐霞客死後,作為長子的徐屺繼承了家業,原本的在歷史上,他死於“江南奴變”,江陰“八十一日”抗清失敗後,徐家等江南許多大戶人家也遭受了一場滅頂之災——當年的中元節之夜,徐家家奴乘機嘩變,他們縱火、劫財、殺主,徐屺等人都死於家奴之手,家產被嘩變家奴強占,徐家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不過,這一切,在乾聖年間都沒發生,畢竟,沒有了滿清的入關,官府的威望仍在,家奴們自然不敢乘亂起事,再後來朝廷又下旨不準官民以本國人為奴,沒了家奴,自然也就沒有了奴變。

直到現在徐家一直都是江陰排名靠前的大戶鄉紳,可……徐屺心煩啊!

又降租了,降了一成的租子。

這上萬畝良田得少收多少啊!

心裏苦啊!

這世道不容易啊,當個東家也不容易啊。

“這些個人可真的,物離鄉貴,人離鄉賤,背井離鄉,海外謀生,那有本鄉本土的舒服……”

徐屺自言自語道。他的話語中盡是對鄉黨們的那種關心,可實際上他關心的但也不是什麽同鄉們在海外會遭遇什麽?他所關心的無非就是自家的佃戶,只要他們不到海外去,自家的地就有人租,他就不需要降低足部降地租,收入就不會減少。

當然這樣的話他不能說,咱們可是賢達鄉紳,咱可是發自內心的關心著鄉黨。

對,是真正的關心。

“可不是,子依賢弟,我曾聽人說過,前陣子有一個廣府人,因為看了一眼土人女子,就被土官毆打,氣急難當把那人殺了,然後被砍了頭。要是他留在本鄉,又何至於落得如此田地啊。”

聽著好友的感嘆,李漁也在一旁附和道。

“只可惜,世間小民,只看到海外謀生之利,卻不見海外的兇險,可真是愚昧的很啊!”

李漁的語氣裏,那也是充滿了對普通百姓的關切。似乎他的關心同樣也是發自於肺腑,也是出自於真心。

“那是因為朝廷會蠱惑……”

要不是因為朝廷會蠱惑人心,那些老實本分的佃戶,怎麽可能會到海外呢?

突然,徐屺看著李漁說道。

“天徒為何不寫一篇文章,將海外的兇險寫上一寫?也好警醒無知小民。人離鄉賤,這個道理,他們怎麽就不明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