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衣冠又雙叒叕南渡

寧波。

和大明的很多港口一樣,這裏每天都有大量的移民出港。盡管自從上海開埠後,曾經熱鬧非常的寧波港日趨蕭條。但這裏仍然是大明最重要的港口之中,或許它不再是湖絲、蘇綢、松江布等貨物的輸出港,但是作為浙江最大的港口,仍然頗為繁華。

與北方港口不同,每天都有大量的百姓抵達中轉所。這些百姓大都是被轉為民戶的舊軍戶,他們拖家帶口來到海寧港,想要移民去南洋闖蕩。

乾聖初年,作為“乾聖新政”最重要的一環,就是舊衛所的解決,大量名存實亡的軍戶轉為民戶,盡管當時朝廷對軍田加以清查,但這也是筆算不清楚糊塗賬,普通軍戶田產既有就被軍官侵占的,也有他們自己變賣的,即便是軍官侵占的,也有在過去幾百年間多次轉賣的,既有賣給世襲軍官的,也有世襲軍官賣給百姓,買田的既有鄉紳,也有尋常百姓,就算是朝廷清查的力度很大,但是最終還是不得不讓步——有相當一部分田產經過多次轉賣、分割,早就成了小民百姓的私田,收回來,那些小民百姓就會無業無產,淪為流民。

最終在裁撤衛所的過程中,也就是收回了不到三成的軍田,可即便是如此,那也是費時長達六年,直到三年前才算理了個清楚。與北方的軍戶大量死於東虜、流寇不同,在南方還有大量的軍戶存在,這些田產微薄的軍戶,尤其是沿海軍戶,是最早的水手,甚至早在乾聖之前,就到海船上去賺錢糊口。

在“舊衛裁撤”後,沒了軍籍的約束,深知海外並不是什麽“瘴疫惡地”的他們,立即帶著全家出海,不再像過去困在衛所等死了!

這個現象,不止出現在浙江,從山東到廣東的沿海地區到處都是。畢竟,無論是沿海軍戶也好,民戶也罷,原本就是地少人多,很多人甚至完全是靠做佃戶為生,對於他們而言,“下南洋”是最好的選擇。

過去很多人想走而不知道怎麽走,畢竟,那怕就是身處沿海,成天聽說誰誰誰在海外發了財。可也就是聽說而已,即便是想上船,到什麽地方上船?怎麽走?船費幾何?

諸如此類的問題,讓人們望而卻步。消息閉塞,沿海的百姓和內地的百姓,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頂多也就是多一點“聽說”而已。

但是乾聖元年後,報紙風行於世,報紙的出現讓消息閉塞的百姓,終於弄明白了如何下南洋,尤其是在官民合作的“船票佃農”制度下,許多人紛紛在報紙上發廣告,招募移民,為移民購買船票,以換取未來二十年的三成地租。

而在唐國立國後,為充實人口也派遣海船於沿海去招募移民。隨後平國、魯國等國藩王就國海外時,也是紛紛招募移民。

他們的開價都差不多,往往都是授田百畝,能識文斷字多分配五十畝,當然,得自己開荒耕種,政府免費發給種子,免費租借耕牛,移民們要開荒就行,五年之內免稅免租,五年後開始繳納三成地租償還船票,連交十年,畢竟,他們的船票是大王或者商人墊付的。

反正一句話,只要去了海外就是地主。

而乾聖九年,新設立的承化省卻給出了一個全新的開價——普通移民除了土地之外,還許配媳婦。

這條件一開出來,立即在大明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轟動。

村頭巷尾,到處都是議論這件事的。從田間地頭,到茶館酒樓,從學堂教室到衙門公房,無論是身份如何,無論男女,都在討論著這件事。

官府給窮漢發媳婦了!

這件事討論的熱潮甚至超過了事件的本身,為啥啊?

古往今來,男女事一直都是熱門,君不見明朝的小說裏大都寫這個,那怕就是到了二十一世紀,影視劇裏、小說中,談的也是情,說的也是愛,其實核心還是男人與女人的那點事,男人湊到一起,談的是這個,女人……嗯,也是如此。

誰都沒有想到這個看似“荒誕不經”的決定,給大明帶來了什麽。最重要的一點是,移民海外,真正意義上成為了人們所熟知的事情,不再是報紙上寫的,也不再是“據說誰誰發了財”的傳聞或者新聞。而是第一次,真正看得見、摸得著的……

其實,也就只是十幾萬人在承化摟著了緬人媳婦而已。

但是“官府送媳婦”在各地引起的轟動與熱議,帶來了一陣前所未有的移民潮。甚至就連普通農民也躍躍欲試,特別是南直隸、浙江、福建、廣東等省份,因為這些地方人多地少,佃戶負擔著沉重的地租,尤其是朝廷對田賦的清查,更是讓鄉紳地主逃稅不得,為了彌補損失,地主們紛紛加租,導致佃戶的日子更加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