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大明萬稅

一大清早。

伍經正在吃飯的時候,就覺得有點不踏實。

以至於吃過飯後,他立即在書房裏回憶著上任以來做過的事情。

主要是回憶有沒有犯過法。

作為巡鹽禦史的他剛上任半年,這個官不好當啊。

乾聖朝的官與過去不一樣,朝廷發有高薪不假,可法度更嚴。

鹽務官員更是高危職業。為了管理全國鹽稅,朝廷向全國各地派遣了很多鹽務官員,這些人成為了專賣鹽商們重點賄賂的目標。所以一直以來鹽務官員被看作肥美的差事。

這個差事擱過去是肥差,現在同樣也是。

可問題是包括伍經正在內的鹽務官員根本就不敢收啊!因為鹽稅關系到大明財稅根本,所以與鈔關、海關一樣,為了維系機構的廉潔,特意建立獨立的監督機制,架構上,鹽務與關稅、鈔關一樣在乾聖元年,就收歸內府,官員由皇帝直接任命,其獨立於朝廷其他部門,與官場隔離。直接向內大臣匯報,內部只聽皇命。從而保證了他們不畏懼地方官的幹預和施壓。而且其內部,也引入了獨立的監察制度。拋棄了傳統的中式記賬法,引入了後世的會計、審計、統計制度,這套制度領先世界200年左右。這個制度引進來之後,在鹽務、鈔關、海關內部做假賬,就變得很困難了。

也正因為鹽務從戶部的剝離,導致在鹽務、鈔關、海關外部,存在獨立的“監督力量”——朝廷的權力部門與地方官員,都對鹽務、鈔關、海關三司的收入與去向密切關注。他們時刻盯著“鹽、鈔、海三司”有無醜聞,等待著重新奪回財權。

內外的監督再加上了人性化的薪酬福利,使得從乾聖元年至今,“鹽、鈔、海三司”幾乎沒有發生過任何醜聞。

當然,一旦出了,那肯定是會死人的!

“該不會是什麽地方出了事吧!”

就在伍經正反復思量,再三確定自己既沒有受賄,也沒有“文賄”後,才算稍微安點心。

不過,心裏難免還是有些不安,就在他剛想下令取鹽樣查看時,突然衙役跑進來說有南京故人要求見。

“南京故人?”

難不成是當年赴試時的故友?

疑惑中,伍經正便讓衙役請客人進來,客人前腳剛進屋,他立即知道為什麽這般不安了。

是陛下!

陛下居然來了揚州。急忙站起身的他正欲行禮,卻被陛下制止了。直到衙役下去之後,他行揖道。

“臣伍經正見過陛下!”

“免禮,朕是微服出行,路過揚州,順便過來看看……”

朱國強笑道。

當初在幾個侯選人中,之所以選擇伍經正這個的貢生出身的官員為巡鹽禦史,是因為在另一個世界,在衢州城皮時,身為知府的他赴井而死。相比其它人,他是忠臣,所以才會把這個位子交給他。

見伍經正有些緊張,朱國強笑道。

“鹽稅事關大明根本,而天下鹽稅,兩淮獨占其半,這次路過揚州到你這,就是想了解一下今年鹽稅的征課。”

“啊,啟稟陛下,今年鹽稅征課倒也還算順利,截止到8月,已經征鹽稅1175.35萬兩……”

聞言,伍經正總算是松了口氣。隨後便稟報著兩淮鹽稅征課諸事,慢慢的也就不再緊張了,作為文官的他轉任鹽務官員時,也曾猶豫過,鹽務官員不同於尋常文官,按現在大明官場的說法,“鹽、鈔、海三司”與其它內務府官員一樣,都是“府官”,所謂的“府官”都是皇帝任命的,不是科道正途。所以一直被文官排斥。

但伍經正本身就是不正途出身,他是貢生出身。他這樣官員在官場上的前途有限。也正因如此,在被陛下點為巡鹽禦史後,對陛下感激涕零。畢竟,這意味著更廣泛前途。

府官……那也是官啊!

當然,對伍經正心裏想法,朱國強並不了解,他只是默默的聽著匯報。

在鹽稅上,朱國強並沒有大動幹戈,一上來就廢除了“專商引岸”食鹽運銷措施,而是針對其弊端加以修改。

首先統一了稅率以及鹽價。這是最讓人難以置信的,作為大明最重要的稅種,全國鹽稅居然沒有統一的稅率。不同的省份,甚至相鄰的兩縣之間鹽稅稅率和品目都會完全不同,基本由地方鹽務官員自行擬定。這或許是當時統治者出於因地制宜的需要考量得出的結果吧。這種政策賦予了地方鹽官過大的權力,大大擴大了他們的尋租空間。這也是專商勾結鹽官的根本原因。

所以在乾聖元年,朝廷直接統一了稅率以及鹽價。地方鹽官的職責也從制定稅率變成了稽查私鹽以及官鹽質量,別小看這種改變不怎麽起眼,就是這點小小的改變,讓乾聖朝的鹽稅從崇禎年的不足兩百萬兩激增到兩千三百萬,現在更是達到三千萬兩之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