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便宜的令人發指(第2/2頁)

朝著火車走去時,朱國強看著地面的鐵軌問道。

“這鐵軌是怎麽制造的?”

好像直到現在大明仍然用著自己帶來的坩鍋煉鋼法,這種煉鋼法成本昂貴,制鋼軌肯定不現實。

其實那怕就是坩鍋煉鋼法,對於這個時代而言,仍然提供了極為廉價的鋼材,相比於所謂的“百煉鋼”,一噸鋼只需要區區70兩,當然這是建立在廉價的高爐生鐵的基礎上。如果是大明過去的那種土煉鐵爐肯定不可能如此廉價的生鐵。

“陛下,這種‘工’字型鐵軌是用生鐵鑄造的,每米重30斤,鋪鐵路就數它的成本最高,鐵軌雖說是用生鐵鑄成,但鑄成後還需要悶燒韌化處理,這樣才能保證鐵路不會因為太脆被車輪壓斷,所以成本增加了不少……”

在轉爐煉鋼、平爐煉鋼技術提供廉價的鋼軌之前,最常見的鐵軌只有兩種生鐵軌和熟鐵軌,而前者相對最為廉價。也是采用最為普遍的鐵軌,或許在酒司機隨著火車裝載量越來越大,最終深鐵鐵軌被熟鐵軌道所取代。但是在這個時代,生鐵鐵軌倒是可以滿足基本的運輸需求的。

等再過幾年,等到機械技術成熟之後就可以直接上鋼鐵軌道了。不過在那之前需要用平爐或者轉爐提供廉價的鋼鐵,這都不是問題,之所以沒有采用那些技術,是因為他們的技術太復雜,再有個一二十年的時間,等到大明的學者們成熟起來之後,這些就不再是什麽問題了。

“那以現在的成本計算的話,修一裏鐵路,需要用多少錢?”

“陛下,目前的鐵價是每噸16兩,而鐵軌每噸售價要保持24兩左右,鐵廠才有利潤,一裏差不多就600米,每米30斤的話,鐵軌以及連接魚尾板、鐵釘等成本,大概需要400兩,再加上枕木、路基還有築路和人工,修建一裏鐵路至少需要600兩,試驗場的這五裏鐵路一共花費了六千一百三十五兩,這包括附屬的檢車場等建築……”

聽著葛世振介紹著蒸汽機車的研發和鐵路鋪建過程,朱國強在心裏已經盤算了起來。

一裏600兩。

這是因為試驗場上不需要修橋,所以成本降低了很多,如果換成正常的築路的話,不僅要考慮橋梁,還要修車站等設施,那一裏鐵路的成本至少要增加兩三成,那就算是八百兩吧。

一千裏,也就是八十萬兩!

才區區八十萬兩而已!

簡單便宜到令人發指啊!

呃,好像忘了還有征地等一系列的費用開支,這個沒關系,一裏鐵路的成本再增加二百兩,也就是一千兩。

“一百萬兩修一千裏,修著幾千裏鐵路,也就是幾百萬兩而已,有了鐵路,就可以打仗了……”

為什麽朱國強一直沒有領兵出關,發動對建奴的最後一戰。

不是因為不想打,而是因為……打不起!

這個打不起,是因為耗費的錢糧太多,按照五軍都督府以及兵部的計算,遠征漠北,前線一石軍糧的成本超過將六十兩!而十萬大軍遠征,每個月僅只是人馬糧草要耗費五百萬兩以上,征北至少需要準備五千萬銀子!

而且距離越遠,成本越高,要是虜寇撤到西域,那運糧草的成本可就是天價了。

在另一個時空中,就是那個所謂的皇商範家,在康熙再次西征準噶爾部時。範家主動請自資本,承運軍糧,每石只要當時官運價格120兩白銀的三分之一,即40兩,這是因為範家憑著對蒙古貿易多年的經驗,對路線極為熟悉,才降低了運輸成本。

而現在的大明呢?

六十兩……

恐怕這還是樂觀估計。

可有了鐵路和火車就不一樣了!

火車的運輸成本才多少?

那怕是再高,也不至於高出需要六十兩運費的天價,這個天價等於買了六十石糧草啊!用火車,頂破天了也就一二兩而已。

有了鐵路和火車,別的不說,單就是運送軍需省下的銀子,都足夠修幾條鐵路的了。

這麽一算,這鐵路簡直便宜的令人發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