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朕真的要死了

雞鳴時分,也就是在東直門混戰的一個多時辰後,京城陷了!

城不是被攻陷的,而了守城的內官打開了城門的,當得知東直門城門大開,有人殺出去時,以為皇帝出逃的他們,就打開了城門,想要以獻城之功邀功於流寇的。

在守城的內官打開城後,流寇開始從不同的地方入城時,看著已懸梁自盡的皇後、妃子,默然神傷的崇禎就那麽失魂落魄的走著,他經過禦花園時,看到一只烏鴉從古柏樹上撲嚕嚕驚起,飛出紫禁城外。

守門的太監已經逃散了,只剩下兩個人了。他們看見皇上來了,趕快將門打開,跪在路邊,低頭不敢仰視。

出了玄武門後,崇禎就一直騎馬到了煤山,在西山腳下馬後,他就命王承恩在前帶路,要順小路上山頂看看。王承恩斷定“流賊”正在向皇城前來,焦急地說道:

“陛下,天已經亮了,不能再耽擱時間了。”

崇禎沒有答話,只是繼續邁步前行。見狀王承恩只好走在前面帶路。

雖然煤山只有十幾丈,可是它的頂峰卻是京城中最高的地方。如此空中滿布陰雲,所以天色已明,卻遲遲不肯大亮,仍然有零星微雨。伴著這陣涼風細雨,一路失魂落魄的踉蹌走來,崇禎的頭發更加散亂了,盡管這模樣有失君儀,但是他想到馬上就要殉國了,這又算得什麽!

煤山有五峰,五峰皆有涼亭。君臣兩人一同到了煤山的中間主峰,是煤山的最高處,也是京城的最高處。頂上上建有一個涼亭,若是一般庸庸碌碌的亡國之君,這會必定是驚慌迷亂,或痛哭流涕,或是妄想逃藏。但性情剛烈的崇禎與它人不同。此時的他反而能保持鎮靜,既沒有痛哭流泣,也沒有驚慌失措。

置身於山頂的他,望著皇宮城中的各處宮殿,想著這些從永樂年間建成,後經歷代祖宗補建和重建的皇宮,從今以後要陷落流寇,他就深感愧對祖宗,一陣心如刀割,流出兩行眼淚。

“王承恩,你知道朕為何不燒這些宮殿嗎?”

突然,崇禎冒出這樣一句話來。

“當年成祖皇帝建皇城時,不知糜耗多少民力,要是朕下旨燒了宮殿,那流賊必定會盡發民力築殿,如此豈不徒增百姓負擔,就是將來朱慈穎復國,也要重建宮殿,朕已經苦民如此,所以不忍再累平民……”

說罷他又遙望著京城,想到進城的“賊兵”必定在各處搶劫、奸淫。殺人,不禁滿懷辛酸的嘆息道:

“唉,朕實在無能至極,不能守下祖宗的江山不說,還害苦了滿城百姓!”

其實作為皇帝,至少在心裏頭,崇禎一直都記掛著百姓。或許這正是明朝的皇帝和歷朝歷代的皇帝最大的不同。

他們或許有著這樣那樣的不足,但是他們的心裏,無論到任何時候,他們的心裏永遠會牽掛著那些百姓。

即便是到了這個時候,對於崇禎皇帝來說,他的心裏仍然對百姓滿懷愧疚,他覺得正是自己的無能,才會百姓遭受這麽多劫難。

王承恩說道:

“皇爺真是聖君,此時還念著滿城百姓!”

崇禎又說道。

“自古亡國,國君身殉社稷,必有臣民從死。我朝三百年養土,深恩厚澤,難道只有你一個人不忘君恩,為朕盡節?”

“皇爺,奴婢敢言,遇此天崩地陷之禍,京師內外臣工以及忠義士民,一旦得知皇上殉國,必定會有許多人為皇上盡節而死,豈止奴婢一內巨而已!”

崇禎的心中稍覺安慰,忽然問道:

“文丞相祠在什麽地方?”

王承恩遙指東北方向,哽咽說:

“在那個方向,離國子監不遠。皇爺,像文天祥那樣的甘願殺身成仁的千秋忠臣,也沒能救得下宋朝之亡。自古國家興亡,關乎氣數,皇上已經傳位予朱慈穎,要是他當真有神通,必定能逆天改運,重復我大明氣數,請皇上想開一點,還是趕快自盡為好,莫等賊兵來到身邊,羞辱了祖宗的英明!”

想著昨天李邦華曾告訴他說在賊兵人城時將在文丞相詞中自縊,興許此時他已經自縊了。其實,李邦華昨日聽說流寇破了外城後,就帶著仆人移居文丞相祠中,準備隨時自盡。這一夜他不斷嘆息,流淚。他越想越認為倘若皇上采納他的“南遷”的建議,大明必不會有今日亡國之禍。

想到自己受四代皇帝之恩,卻不能保全大明江山,李邦華不禁在燭光下痛哭不已。

“愧對先帝,愧對先帝啊……”

一夜未知的他,從仆人那得知“流賊”已經進入內城後。他便走到文天祥的塑像前,深深地作了三個揖,含淚說道:

“邦華死國難,請從先生於地下矣!”

隨後,他望著仆人在屋梁上為他綁好的麻繩,和繩子下邊的一只獨凳,馬上放心地坐下去研墨,口中似乎在念誦著什麽。忠心的家仆拿紙攤在桌上,用顫抖的聲音躬身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