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宋老丁的家國天下

過江!

當然那麽寬的鴨綠江不可能遊過去。隨著一聲令下,上千工兵立即忙活著築建起了浮橋。浮橋的歷史記載以中國為早。《詩經·大雅·大明》記載:“親迎於渭,造舟為梁”,記載周文王姬昌於公元前1184年在渭河架浮橋。

幾千年來,別說是臨時築建浮橋,在許多地方還有長年累月使用的浮橋,所以對於築浮橋,國人根本就是輕車熟路,不過只用了半天的功夫,一座由幾十條小船搭載木板組裝而成的浮橋就出現在鴨綠江上,寬達丈許的浮橋橫跨兩岸,盡管根據命令第二天才過江,但是當天就有一鎮騎兵到了對岸,在對岸構建縱深警戒,為大軍過江作掩護。

而與此同時,平虜軍上下都在為過江做著最後的準備,盡管大家都知道,朝鮮是大明的朝鮮,但是對他們而言,朝鮮仍然是異域。

明天就要出征了。坐在帳篷邊,宋老丁有一口沒有一口的抽著煙袋,盡管他是平虜軍的一員,可他和其它人不一樣,他是流民!

流民,對於棄家舍業離開河南老家的他來說,從來沒想到有一天會成為了官軍,他甚至想過自己可能會成為匪寇,看著餓死的媳婦,吃著人肉的時候,他不止一次的想過——只要有帶頭造反,他肯定會跟著造反。

反正橫堅都是死。

死!至少那樣,不至於餓死。

但一路上,卻沒有膽大的帶他們造反,那些膽大的、力強的能不搶他們,就已經是老天保佑了。就那樣吊著命,眼瞧著快餓死時,他帶著兒子進了山東的地界,在安置所裏終於吃上了幾頓飽飯。再然後,他就到了工地上,在工地上任勞任怨的幹著活。

修路的時候,他沒有工錢,可卻有糧食,糧食足夠他和兒子吃的。幾個月下來,兒子甚至還變胖了些。

而那時候,他和其它人一樣,每天都在那裏想著另一件事——去台灣。

台灣不同於河南,那裏一年到頭雨水充足,就像江南似的,有幾十畝的水田,種上幾十畝稻子,打個一兩百石糧食……

那日子可就舒坦了。

可是現在呢?

突的一下子,他就成了兵。

成了兵!

哪怕是直到現在,他還是覺得有些恍惚,畢竟,是壓根兒就不在他的計劃之中。

“老哥,一年三熟啊!”

突的,旁邊傳來一個聲音,是孫鐵匠。他叫什麽名字,他自己都不知道,小時候被人叫“小鐵匠”,長大了,他爹老了,他就成了“孫鐵匠”。

“啊?”

“我聽人說啊,河口城,一年能三熟!”

“什麽?”

“河口城啊!”

孫鐵匠咪著眼睛說道。

“從台灣往南一千裏,也就是幾天的水路,然後就到了河口城,咱們世子爺在那天了個新城,比台灣還好呢,河口、河口,知道什麽河口嗎?”

就著宋老丁的煙袋點著煙袋,孫鐵匠樂呵呵地說道。

“河口,就是大河口,到處都是河,那樣的地方還能旱得著?一年能三熟,一畝地能收七八石糧食……”

種種與河口城有關的傳聞,孫鐵匠的口中被道了出來,他也是流民,這些都是在他在安置所、在工地上聽說的。

也正是這些傳聞,讓工地上的流民對“海外的魚米之鄉”充滿了各種想象,那怕是他們習慣了種旱田,但是並不妨礙他們想象著海外的富庶,想像著大米飯管飽、管夠的日子。

那可真是好地方啊!

可是那樣的好地方,不是誰想去就能去的,要排隊、要等上一些日子才能有去那裏的船。

他們為什麽不再等下去?不還是因為不知道要等到什麽時候?

“你說將來,咱們要是到了那,種上五十畝地,那日子得多舒坦啊!”

瞧著孫鐵匠的那副模樣,一旁什長伍揚哼了一聲。

“鐵匠,你就做你的白日夢吧!”

“白日夢?怎麽就是白日夢了,有人都去過那了……”

孫鐵匠正在辯白時,伍揚用手一拍槍身,然後輕哼道。

“瞧瞧你手裏拿的是什麽?就是想過那樣的日子,也得先打完仗再說,到時候,那可就是一兩百畝軍田,豈不比你說的那些強?”

“可不是,軍田免賦,軍戶免差,這樣的好事,也就只有咱們平虜軍才有!”

“你們訓練的時候,沒瞧見嘛,那些授田的軍戶,日子過的那是一個舒坦啊。”

“舒坦啥啊,地太多了,根本就種不完。”

一旁立即有人接腔說道。

“種不完?種不完可以種草啊,種草養馬啊,一匹馬能賣好十幾兩銀子呢,家裏養個五六匹母馬,一年至少能掙個百十兩銀子,那日子過的,別說是一般人了,就是一般的小財主都比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