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勞衛制

春種秋收千百年來一貫如此。經過十幾天的忙碌之後,百姓們終於收完了莊稼。

雖說今年年景一般,收成不及往年,可是因為免了田賦皇糧,家家戶戶到也算是過了個豐年。

七月初,地裏的高粱收割,少數臨河有井的地方種上麥子後,就算是進入了冬閑,往年的這個時候,百姓們是無所事事的,不過今年卻和往年不同,今年濟南周圍村落的曬場附近,到處都是在那裏進行著各種訓練。

所謂的訓練,其實就是“勞衛制”的軍事體育訓練,包括有短跑、長跑,還有跳高、跳遠、單杠引體向上、投擲手榴彈等十幾項訓練,而這正是朱國強借鑒另一個世界的“勞衛制”,在這個世界推行的“寓兵於民”的核心——通過軍事體育訓練,實現“寓兵於民”的目的。

當然,在這個世界,為了掩人耳目朱國強還是對“勞衛制”的訓練大綱進行了調整,充分借鑒了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勞衛制”在農村推行的特點,以因陋就簡為原則,自制杠鈴、石球等工具,進行鍛煉的同時,當然更重要的還是比賽。

為了讓濟南附近的百姓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其中,朱國強特意按照最初授田時的分區,以每百戶為一隊的方式,將濟南周圍的百姓分成八百個組,然後按照比賽競爭的方式,先奪取百強,然後是五十強,接著是二十強,直到最後一二三名,從百強開始,就有獎勵,從百強獎勵十石糧食,到第一名的五百兩銀子。看似很多,可是分到一個百人隊裏,大家平分就不多,但對於尋常百姓而言,卻象征著極為難得的榮譽,而且,這個競賽講究的是團隊,而不是個人。個人的勝利不能替代團隊的失敗,這種競賽恰到好處的強化了大家夥兒的團隊意識,這同樣也是最初有意而為之。

甚至於朱國都不需要擔心他們不能掌握“勞衛制”的軍事體育競賽項目,畢竟,年初作為難民被解救出來後,他們就曾作為民壯,接受過一定的軍事訓練,盡管是古代的軍事訓練,可是其中難免還是被朱國強摻了些“金子”,比如投擲手榴彈、拼刺之類的項目。

盡管他們前後不過只訓練了兩個月,但過去的訓練仍然有一定的成效,尤其是當訓練掛圖發到各村之後,大家夥立即把訓練都拾了起來。

當然,他們過去的訓練大都是在田間地頭的訓練,比如在積肥中用笠鬥和扁擔練習澮,用擲石頭代替扔手榴彈,這樣的“邊勞邊武”,從根本上改變百姓們的業余生活。

眼下因為再有一個月,就到了“第一屆大賽”的日子,所以各個村的曬場上,到處都是進行訓練的人,他們有人在田間用石塊練習投擲,有人練習長跑、當然,還有人練習射擊――只不過,他們使用的武器,是最簡陋的鳥銃。

“三點連成一線,這是照門、這是準星、你的眼睛……”

作為鄉兵的於小寶,雖說不是村隊裏的一員,可並不妨礙他把在軍中學習的射擊知識教授給村民們聽。

“小寶,你們在鄉軍裏頭,用這樣鳥銃不?”

“樣子差不多,不過,我們的火槍不用火繩,用的是火帽?”

“啥是火帽?”

“火帽,就是一個銅扣子,往這上面一扣,扳扳機就有火了,一句話,兩句話說不清,徐大哥,你看,你的肩窩對著這裏……”

在於小寶指導著徐勝保持正確的射擊姿勢時,偶爾的他會把目光投到周圍的,看著正在訓練的弟兄們,在心裏頭暗自尋思著。

“照這樣練一個月,估計到時候能進個百強,到時候每家分上幾鬥米吧,到時候,大王莊的那些家夥,肯定也就得瑟不起來了……”

村和村之間的較量是無形的,甚至因為彼此間的一些小矛盾,還會讓他們更加努力的訓練。對於這些百姓們來說,世子爺給的那點獎勵,他們倒不在乎,在乎的卻是名聲。

其實,這恰恰就是朱國強所需要的,在他的設想裏,現在這樣的“勞衛制”還是不夠,他最終的目的是真正“寓兵於民”的民兵制,甚至恢復唐代府兵制造,是那種“上馬為兵,下馬為民”,兼顧到日常勞動和軍事訓練的制度,但是現在,受限於種種原因,他只能采用“勞衛制”。

借助這種間接的“勞衛制”和百姓娛樂活動,讓百姓保持基本訓練,他們扮演的角色就是普通民兵的,而王陵那邊的一萬勞工就是少量的基幹民兵,至於五千人的鄉兵,則是軍中的精銳化,一旦爆發戰事,則可以快速動員。

而相比於普通的民眾,濟南周圍的那些授田戶,都曾接受過兩個月左右的軍事訓練,這也讓他們對隊列、口令甚至旗號,也不陌生,只要能夠保持基本訓練,就等於藏兵七萬於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