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穹頂的新設想

雖然說陳新是在對應急生存艙進行研究和改良,但是當他拆開了使用過的這些應急生存艙的時候,卻從那層由非牛頓流體材料變硬之後形成的網格結構中看出了改良穹頂設計的可能。

盡管這乍一聽似乎是完全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和兩個東西,但是二者卻也說得上是有所相通之處。

應急生存艙所采用的網格結構是一個完整的球體,穹頂的結構支撐也同樣是一個球面,從原理上來說二者是可以視作一個相同的結構的。

因此,應急生存艙上所采用的一些設計,其實也可以應用到穹頂結構上。

不過穹頂結構和應急生存艙存在著巨大的體型差異,想要將應急生存艙上用到的技術應用到穹頂上,還需要對技術本身進行調整。

陳新所想到的東西其實指的是那種非牛頓流體材料在受到沖擊凝固變硬之後仍具有一定的彈性,且擁有良好的支撐性能,是不是可以仿照這種材料的特性,對穹頂支撐的強度進行增強,同時減少支撐結構的重量,讓穹頂變得更輕的同時,也能造的更大。

從結構上來說,二者所采用的都是三角形的網格狀支撐結構,但卻又有所不同。

這種三角形的支撐結構是最穩定的結構,因此采用這種結構作為支撐並不是什麽稀奇的事情,而且應急生存艙所采用的只是一層平面結構,而穹頂支撐所采用的是更復雜的立體結構。

單層的平面三角形網狀結構雖然同樣穩定,但是因為只有一層,加上材料本身具備一定的形變,所以才會有一定的彈性。

如果將其換成剛性材料,消除了那一點形變的余量,它也會變得無比堅硬。

這在陳新看來,便是一個可以利用的地方。

穹頂結構雖然需要穩定,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也同樣需要一定的彈性,也就是抗沖擊能力。

因為這是一個籠罩一座城市的罩子,盡管現在隕石已經很少了,但萬一發生隕石撞擊,穹頂還是會首當其沖,成為撞擊的第一層承接。

盡可能的加強穹頂的材料強度,使其能夠抵禦隕石的撞擊,這自然是一種可行的方法。

但是這樣做無疑對材料加工的要求會變得很高,同時對材料學本身的要求也很高,更需要大量昂貴的材料才能實現這一點。

這對於陳新和國家來說,雖然不是不可接受,但也缺乏性價比。

所以如果有性價比高的材料可以用於穹頂結構的加強,那自然是最好不過的事情。

在目前已經確定的穹頂城市設計圖上,穹頂結構支撐所選用的材料還是高性能的鋼材,以中空管材的形式構建成一個三角形的網格結構,以此來提供足夠的支撐和強度。

而外層則選用EFTE材料制成一個個獨立的三角形氣囊,然後拼接在一起組成穹頂的外層。

之所以這樣做,也是為了抵禦可能出現的隕石撞擊。

如果是大型的隕石撞擊那什麽也不用提,除非陳新現在造出能量護盾來,否則一顆隕石砸下來整個城市都沒了,也不存在什麽抵禦不抵禦的問題。

但如果是小型的隕石,甚至可能就只有一丁點大沒燒完的隕石墜落,穹頂的這種結構就至少能夠起到一個緩沖的作用,使其對穹頂下的城市不至於造成大的損傷。

而且這種單獨的氣囊結構即便有一部分被破壞,也可以將破損的部分替換,不至於壞了一個洞就需要把整個穹頂換掉。

原本確實只有鋼材適合用來做這種大型的支撐結構,其他材料的話無論強度還是成本都不太合適。

但是現在這種非牛頓液體材料的出現,卻給了陳新新的選擇和靈感。

這種材料在凝固變硬之後的強度已經經過了測試,雖然在硬度上不是特別出眾,但韌性很不錯。

盡管這種材料原本的開發思路是作為液態存在,在受到沖擊之後才變硬,但如果利用它變硬之後的特性,也不是不可以作為一種材料來使用的。

按照陳新的設想,他是想用這種材料在三角形的EFTE氣囊表面再編織出一層支撐結構,提升穹頂的強度。

這在設計穹頂結構的時候,陳新其實也和有關專家討論過這個問題,只是當時提出的是用鋼絲來作為材料,但這樣一來質量就大大增加了,而且鋼絲本身是比較柔韌的,支撐強度也不夠。

盡管之後大家也提出了諸如工程塑料、碳纖維等一系列可能的材料,但不是成本問題,就是材料本身達不到要求,以至於最終不得不放棄了這個想法。

但是現在這種非牛頓液體材料的出現,卻給了陳新一個新的選擇。

他可以使用這種材料像應急生存艙一樣在EFTE氣囊的內層填充上一層同樣的加強結構,當EFTE氣囊受到外力沖擊的時候,這一層加強結構就可以成為支撐和緩沖,分散外力所帶來的沖擊,加強EFTE氣囊的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