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 新的采礦機械

設計師們在努力完成穹頂城市的設計的同時,陳新也在完善著一份新的設計。

只不過和設計師們完善的設計圖不同,陳新是通過自己手腕上的腕表投射出來的納米分子在調整著自己的設計。

這是之前那台采礦型泰坦的原型機,因為不會量產,它也只是用來進行設計和技術驗證,所以在完成了量產的簡化機定型之後,這台原型機就派不上什麽用場,只能擺在倉庫裏了。

陳新覺得這樣未免太浪費了一些,於是便打算將其改進一下,看看還有沒有重新派上用場的機會。

答案當然是有的,這樣一台泰坦怎麽都不可能沒用,哪怕只是作為運輸載具使用,也是能派上用場的,只是這樣做投入和產出不成比例而已。

而陳新當然不會這麽做,他所設想的是將其派上更有用處的場合,並且考慮將其能夠更多的量產。

雖然之前已經證明了這台原型機設計的並不合理,也不太適合量產,但這對於陳新來說,都不是什麽問題。

這台原型機設計的不合理,很大程度上是其並不適合在礦井下的工作。

加上本身又是泰坦,普通工人無法輕松上手,還需要專門去進行駕駛培訓,這無疑加大了它的推廣難度。

如果是那種大型采礦機械,能夠有效提升采礦效率那還好,大不了去培訓個專業駕駛員。

在災難之前,大型工礦企業都會有這樣專門培養出來操作那些專業設備的操作員,這並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

只是現在原型機的適用範圍太窄,專業培養的駕駛員開著造價高昂的泰坦下井挖礦,同時挖礦的產出並沒有提高很多,還是投入和產出不成比例。

所以陳新要改進原型機,最關鍵的首先是提高它的適用範圍,同時降低成本。

在陳新看來,原型機往量產的簡化機方向設計是一種思路,但它原本的設計思路卻也不能算有問題。

如果只是單純的給個人使用,外骨骼確實比泰坦的成本要低很多,而且操作簡單。

但是如果當成采礦車來使用的話,原型機其實還是有發展潛力的。

陳新之前就已經調查過,國內目前還在運轉的礦場大多都是地下的礦井,過去那些易於開采的露天礦場大多因為災難的關系,加上現在積雪的環境而受到影響,並沒有恢復生產。

如果能夠將原型機改造成可以進行大規模露天采礦的機型,那它無疑可以發揮出極大地作用。

只是如果要在露天礦場使用泰坦來采礦的話,原型機無疑就設計的小了。

要知道露天礦場可不比地下礦井,這裏通常都是使用大型機械直接將整座山挖開,將所有巖石和礦脈一起破碎,然後再將礦石篩選出來的。

這種規模的采礦,原型機的效率無疑不太適用。

雖然地面上它可以施展的更開,但這種情況下風鎬無疑就顯得效率很低了。

所以需要重新設計原型機的采礦工具,同時也要提升它的體型,以便能夠擁有更高的采礦效率。

不過在陳新這麽調整著的時候,他忽然發現自己這麽做與其說是在改良原型機,不如說是幹脆在重新設計一台可以用於露天采礦的機械。

想到這裏,他幹脆跳出了泰坦的範疇,直接以大型采礦機械為目標重新進行設計。

首先原本的六足行走模式可以予以保留,雖然說正常的大型工程機械的履帶式底盤也不錯,但在雪地或者礦場這種比較復雜的環境下,六根支撐足帶來的行走平穩性無疑是輪子和履帶所無法比擬的。

而礦艙的設計可以改進成礦鬥,封閉式的礦艙其實並不是很有必要,無論是在地下還是地上,直接一個開放式的礦鬥要簡單的多。

至於說改造的關鍵,采礦設備無疑是重中之重。

原本的風鎬在破碎巖石上確實還算好用,但那只是給人用的,生產效率並不夠高。

如果是應用在這種大型采礦機械上,不如直接換兩個大鐵錘,直接砸還來的快一些。

所以陳新給這台重新設計的采礦機械上,換上的是兩個氣錘,它們將會用於直接對大塊巖石的破碎以及砸開巖壁使用。

而除此之外,原本的那兩個輔助機械大鰲還是予以保留,它們依舊將用於收集礦石。

只不過現在體型放大之後,這台陳新新設計的采礦機械看上去不像是個半人半蜘蛛的怪物,反而更像是一只張牙舞爪的大型蜘蛛了。

陳新取消了上半身的人形設計,幹脆的將這台大型采礦機械做成了蜘蛛型,其中有兩只巨大的前臂,上面安裝著氣錘和尖銳的前端,將用於鑿進巖壁之後,用氣錘粉碎巖石。

而旁邊六條支撐足則用於輔助行走,只有前端兩根小些的輔助大鰲用於將礦石裝進礦鬥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