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生態種植

生態大棚是科研中心建立之初就確立的研究項目。

雖然生態大棚這個名詞很早以前就有了,在隕石墜落之前也一直有人在研究生態農業和大棚種植,把二者結合起來的研究也不是沒有,但這些生態大棚和研究中心這裏的生態大棚相比,就完全是兩回事了。

災難以前所謂的生態大棚是由大棚中所種植的各種植物與大棚中的各種動物、微生物以及各種自然因素之間的利害關系和互相之間的依存關系所構成的系統。

雖然說也能夠形成一個較為穩定的生態循環,但其中陽光、空氣和水大多需要依靠從外界輸入。

尤其是最重要的陽光,這幾乎可以說是災難之前所有的農業生產所無可或缺的重要資源了。

但是隨著隕石撞擊之後所引發的一系列災難,以及最近火山噴發所帶來的影響,陽光早已不見,甚至在未來十年左右的時間裏,也最多只能恢復到微光環境。

沒有陽光的話,對於整個農業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人們不得不采用耗費大量能源的方式用人造光來為農作物提供光照。

對於過去的生態大棚來說,這樣的影響和打擊是致命的。

所以陳新之前才會想要在生態農業上進行研究,構建出能夠適應現在環境的生態大棚。

所幸,這項研究進行的很順利,畢竟有著原本生態大棚的研究基礎,現在又有著地熱電站保證了能源供應和溫室大棚的保暖,在各項條件齊備的情況下調整原有生態大棚的模式,讓其能夠適應現在的環境,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事實上在科研中心建好之後,生態大棚的研究就在國家派來的李教授所帶領的團隊下取得了不錯的突破和進展,並且以此為基礎進行了二期大棚的擴建。

並且按照溫室大棚的樣板在市區原本的一座勞改農場興建了新的溫室大棚,讓原本的農場重新發揮了作用。

而這些溫室大棚在建好之後,也很快發揮出了它們的作用,開始穩定的產出各種農產品。

不過其中主要還是以各種蔬菜水果為主,溫室大棚所飼養的家禽和魚類則因為時間的關系,並沒有第一時間產出,需要再飼養一段時間才能夠穩定提供肉食。

至於最重要的糧食類作物,一開始所選擇的是水稻。

一方面是稻米是南方地區的主食,大家已經習慣了吃米而不是面,另一方面則是整個溫室大棚是以形成一個穩定的生態循環,實現永久耕種為目的所構建的。

貿然種植兩種以上的主要糧食作物,會大量的占用溫室大棚內有限的資源。

現在不比過去,在失去了陽光和主要降水以後,尤其是地表植被的被破壞,土壤所能夠提供的養分也變得有限,溫室大棚的種植必須要考慮整體的生態循環。

雖然說不是不能靠著人工補充的方式強行種植多種主要糧食作物,用以大量生產糧食,國家也確實有在一些地方這樣做來獲取大量的糧食,但這種方法卻還是和生態農業的目的背道而馳。

畢竟研究生態農業的目的,是在未來恢復藍星被毀滅的環境,重建藍星生態,如果采用竭澤而漁的方式的話,雖然確實可以解一時燃眉之急,但卻並非長遠的打算和計劃。

所以即便國家現在很需要大量的糧食,也依舊支持陳新他們這邊搞的生態大棚,而不是大量采用更類似於傳統農業那樣的方式,靠著人工輸入化肥、光照、水分等條件來大規模生產糧食。

不過在實現了水稻為主的生態種植體系之後,李教授所帶領的團隊也開始了以小麥為主的另一個種植體系的研究。

這主要是為了能夠豐富糧食種類,同時也是為了滿足炎國南北之間的飲食結構差異。

雖然現在來看,這個差異已經基本上差別不大了,但對於吃炎國人是有執念的,既然水稻已經能夠很好的耕種,那小麥是怎麽都不可能放棄的。

陳新知道李教授他們最近都在研究小麥的種植體系,但他原本以為這還需要一些時間,卻沒想到他們真的給了他一個巨大的驚喜。

當陳新來到生態大棚的時候,李教授正和他的研究團隊一起在看著機械收割小麥。

“李教授!”陳新來到李教授身旁,和老教授打了聲招呼,便看向了眼前正在收割的小麥,驚喜地問道:“這一批小麥已經可以收割了嗎?”

“是的,長勢很不錯,預計畝產有一千斤!”李教授正為眼前豐收的小麥而感到高興,聽到陳新問起很高興的回答道:“這一批小麥我們為了保險起見沒有進行套種,現在既然能夠保證產量,那我們下一步就可以開始進行小麥和其他作物的套種實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