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陸地巡洋艦

提到大炮很多人都不會陌生,這種被譽為戰爭之神的重型攻擊武器歷史相當悠久,從它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主宰戰爭的主旋律。

最早的大炮,甚至可以追溯到兩千五百多年以前的炎國春秋時期,當時就已經出現了一種叫做“礮”的軍事武器,就是如今種類繁多的火炮的老祖宗。

只是早期的所謂大炮,更大程度上是發射石彈或者用松木之類的東西制成的燃燒彈,與其說是大炮,不如說是一個巨大的拋石器。

不過隨著歷史的發展與火藥的發明,真正意義上的火炮在宋代就已經有了雛形,最遲到元朝時期,真正意義上的大炮——滑膛炮被發明出來,由此才誕生了之後人類歷史上所使用過的所有大炮。

大炮這種強大攻擊武器的出現,自然引起了歷史上一眾軍事家的熱愛。

無論是誰,只要他想要勝利,就無法拒絕這種獲得勝利的終極方案。

靠著烏爾班巨炮,土耳其人終結了羅馬帝國的千年輝煌,自此之後再也沒有不會陷落的堡壘了。

靠著對火炮的集中運用,拿破侖征服了歐洲,並從那時起,人類歷史上每一次著名的戰役火炮都再也沒有缺席過。

甚至反過來說,人類自火炮大規模運用之後所發生的每一場著名的戰役,又有哪一次沒有大炮的身影?

只是在將火炮的炮管造的越來越粗,威力越來越大的同時,它的重量也變得越來越重,自然而然的火炮的機動性和使用也受到了制約。

也正是因為如此,烏爾班巨炮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都是人類制造過的口徑最大的火炮。

直到近現代,隨著工業和科技的發展,才有了那些口徑突破天際的超級巨炮出現,而運載它們的方式也不再是傳統靠人力或者畜力去運輸,而是將這些大家夥搬上了火車。

也由此誕生了人類歷史上在戰爭中使用過的最強火炮——列車炮。

這種依托鐵軌移動的超級巨炮無疑是人類在戰爭中所使用過的最大口徑的超級武器,一戰中德意志用來炮轟法蘭西的巴黎巨炮,二戰中的古斯塔夫巨炮以及朵拉大炮,量產型的K5(E)型列車炮等等……

這種超級巨炮雖然無論是移動還是架設都非常麻煩,但不得不說在戰爭中這種超級巨炮一旦開炮,威力是無與倫比的。

古斯塔夫巨炮就曾經一炮打穿過10米厚的鋼筋混泥土工事,留下了堪比四個足球場大的彈坑,在戰爭中可以說沒有任何東西能夠抵擋它的炮擊。

但這種巨炮還是移動的太慢也太麻煩了,而量產型的列車炮口徑又不夠大。

那麽有沒有一種既可以滿足戰場上機動性的要求,同時又可以保證火炮口徑的大炮呢?

答案是有,而且有人將其造出來了,其結果就是陳新所接收到的那份文件上所提到的東西,蘇維亞時代所建造的陸戰終極武器——陸地巡洋艦。

說實話,第一眼看到這東西的時候,陳新嚴重覺得這是哪個科幻小說家編造出來的玩意,因為它實在是太誇張了。

蘇維亞人在二戰結束之後,繳獲了大量德意志的技術資料,其中自然包括在二戰中曾經大放異彩的列車炮,以及並未被完全銷毀的古斯塔夫重炮的技術資料。

當時蘇維亞對此並不算太重視,只是派了一些武器專家進行研究,試圖仿制自己的列車炮而已。

但隨著戰後蘇維亞同聯邦的對峙和冷戰的升級,蘇維亞人覺得自己需要一款可以在西伯利亞抵擋聯邦從東海岸入侵的陸基武器,列車炮自然也就成為了當時蘇維亞高層所考慮的重點對象之一。

畢竟蘇維亞領土的最東端和聯邦領土的最西端之間僅僅只隔著一道白令海峽,而白令海峽的寬度最窄的地方才35千米。

蘇維亞人完全可以將超級大炮布置在這裏,然後直接炮擊聯邦本土。

盡管這麽做意義並不大,但如果聯邦打算渡過白令海峽,從陸路進攻蘇維亞的話,這樣做還是有必要的。

只是西伯利亞荒無人煙,想要修建鐵路來部署列車炮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所以當蘇維亞的武器專家設計出了一款用兩條鐵軌承載的一門600mm口徑的巨炮時,這個方案被否決了。

第一是機動性依舊不夠,因為那時導彈和火箭已經開始投入使用,列車炮已經顯得不那麽吃香和實用了。

第二則是蘇維亞的高層覺得,這玩意口徑和威力還是不夠,尤其是那個時候蘇維亞已經點亮了核技術,列車炮已經不香了。

於是乎蘇維亞的武器專家們徹底放飛了自己,造出了第二款改進型。

他們將火炮底部拖車的火車車輪換成了履帶,並且做出了一個有著十六條履帶的超大型底盤,有著800mm口徑,射程超過70KM的超級大炮,並且為它配備了專門設計的核炮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