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地質專家

以數根支撐柱為經,大大小小數十個圓環為緯,一個由網格組成的圓筒很快矗立在了雪坑裏。

這就是供熱樞紐的主體結構了,所有的圓環都是嵌套在支撐柱上,並且通過焊接和螺栓與支撐點相連接,整體相當的穩固,即便陳新用動力裝甲去推了兩下,也未見晃動。

主支撐架的穩定也意味著後續施工有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將支架和橫板架在主支撐架與雪坑的坑壁上,工人們開始了二階段的施工,為主支撐架安裝蒸發散熱裝置,並安裝相關的管道。

整個安裝工作一共有四個階段,剩余的兩個階段分別是安裝外層散熱板與整體總裝。

比起鉆井和清理積雪來,整個安裝工作都相對比較簡單,按照原本的施工計劃,兩天之內工人們就可以完成全部的安裝工作。

不過托工人們士氣高漲的福,這些幹勁十足的工人們已經將工期提前了不少,根據目前的施工進度計算,整個工期差不多被提前了小半天,整個工期被縮短了30%,可謂是成績相當喜人了。

只是比起工期進度的喜人,陳新反倒擔心起另一件事會不會耽誤時間。

那就是關於回水井的位置問題。

這口回水井顯然不是可以隨便找個地方打的,至於原因則早已說過,在地質專家沒到之前回水井的施工是無法展開的。

所以陳新現在很擔心,很有可能這邊的抽水井已經完工,供熱樞紐已經可以運作了,那邊的回水井還沒法選址。

那樣的話除非陳新決定將抽水井抽上來的本可以循環利用的溫泉水直接排放掉,不然的話,必然是要耽誤工期的。

好在陳新的擔心並沒有成為現實,在工人們正將蒸汽散熱裝置的幾個核心部件往主支撐架上安裝的時候,又一列火車駛入了臨市的火車站。

這列火車上載著的除了國家在知道了臨市的情況之後調撥的相關救災物資之外,也為陳新運來了他所需要的材料,以及最重要的地質專家。

而且來的並不僅僅只是一位地質專家,而是由數名地質專家組成的地質勘探小組。

“你就是陳新同志吧?你好你好!我是湘省地質局的,我姓張,你叫我老張就可以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用遒勁有力的雙手握住了陳新的手掌,沖他熱情的打著招呼:“這幾位是我的同事,按照上級指示,我們將配合你的工作,有什麽需要只管告訴我就行了。”

這位自稱老張的老者顯然已經年近耄耋,但身體卻十分的健朗,即便穿著防護服,陳新也能夠感受得出眼前這位老者身上所散發出來的精氣神,以及他那種昂揚向上的鬥志。

陳新有幾分驚訝這位老張的年齡,不過想到做學問需要時間,而地質工作更需要將大量的時間花費到在野外收集地質數據上,對這位老人的年齡他也就不怎麽奇怪了。

至於說跟著老張一起來的幾位其他地質勘探小組成員,年紀就比較輕了,不過這也只是相對老張而言,除了其中兩名應該是大學生的青年之外,剩下的三位小組成員也都有四十多歲了。

通過老張的介紹,陳新了解到,這三位中年人都是老張當年的學生,他們從大學畢業之後就從事地質工作,已經跟著老張幹了二十多年了,從和那兩個大學生一樣的青春少年變成了如今的中年大叔。

看著這幾位地質專家,陳新深切的感受到了什麽叫為了事業奉獻了一生。

陳新並沒有和幾位地質專家過多的客套,在和他們打了個招呼,做完了自我介紹之後,陳新便直接用動力裝甲的機械臂投影出了供熱樞紐的設計圖,向幾人講解起來:“這套裝置是利用埋藏深度在400-800米左右的水熱型地熱資源來獲取熱能的裝置,主要工作原理是將溫度遠高於環境溫度的地熱溫泉水抽上來通過蒸發散熱裝置向外散發熱能。

雖然裝置獨立運作並不是不行,但是這樣直接抽取地下溫泉水,對於地下的水資源和地熱資源無疑是一種極大地浪費,同時也會影響到地下地質結構的穩定,所以需要在同一含水層打一口回水井,將抽上來經過了散熱的溫泉水重新注入地下。

因為我們缺乏相關的地質知識,加上缺乏相關的數據資料,我們沒有辦法確定這口回水井應該打在什麽位置,所以才會需要張教授你們的協助,幫我們定位現在我們打到的這個含水層的分布與走向,同時確定回水井的位置,好讓我們盡快展開對回水井的施工。”

“你這個設備很方便啊!直接就把圖紙投影出來了,要是我們以前搞地質工作的時候有這個設備,就不用隨身帶一大堆又重又占地方的圖紙了,現在的科技還真是先進啊!”老張感慨了一句,沖陳新點了點頭說道:“情況我已經了解了,來之前上級部門也和我說過相關情況,所以我把湘省這些年做過的地熱資源的勘探資料都帶來了,通過這些資料我們只需要再實地勘察一下,就能夠確定陳新同志你所需要的含水層分布狀況以及回水井合適的施工地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