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數學破案(第2/3頁)

這是死者被紮中那致命一刀的地方。

降谷零和風見裕也好奇地跟了上來,他們都想見見這位林管理官的箱子裏裝的是什麽法寶。

然後……

只見林新一拿出了尺子,鉛筆,橡皮,演算紙,還有計算器。

“這……”見多識廣的降谷先生都看不懂了:“林先生,你……這是要做數學題?”

“就是要做數學題。”

林新一認真地點了點頭。

他指著死者屍體位置旁邊,那墻壁上的一片噴濺狀血跡說道:

“這是人體動脈血管破裂所形成的噴濺狀血跡,噴濺狀血跡往往提示第一現場,即加害的起始位置。”

“找到噴濺狀血跡,大概就能找到死者中刀那一瞬間的位置。”

“而屍檢報告裏提到,死者創口內部有明顯的移動性創道,創口表面的皮膚也有向上方一側大幅拉扯的特征。”

“所以大致可以判斷,兇手在拔刀的那一瞬間,死者的身體還是在向下‘運動’的。”

“也就是說,兇手在一刀刺入死者體內之後,隨即就把刀抽出來了。”

“而死者體內的血液,也就在這時候大量噴濺出來。”

“所以我們只要能確認血液噴濺點的‘高度’,就能間接確認死者中刀時的體位,從而判斷出兇手的大致身高。”

“額……”降谷和風見聽得二臉茫然:

“血液噴濺點的高度……這怎麽確認?”

“靠做數學題。”

林新一一邊說著,一邊拿著尺子,小心測量起了那些噴濺狀血滴的長度和寬度:

“血滴接觸客體形成痕跡,如果客體表面光滑、平整,血痕的形態要麽呈圓形,要麽呈橢圓形。”

“也就是說,滴狀血痕的總體形狀是橢圓形。”

“橢圓形的其中一側形態光滑,被稱之為‘頭部’。”

“另一側會形成類似小尾巴狀的痕跡,被稱之為‘尾部’。”

“根據滴狀血痕的形態,可以判斷血滴接觸客體時的角度。”

“橢圓形的長邊與寬邊距離相差越大,則說明血滴接觸客體的角度越小。”

“哦……”降谷零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原來是這樣,我懂了。”

風見:“???”

你懂了什麽啊?

我怎麽不懂?

他仍是一臉茫然。

降谷零卻是輕輕笑了一笑:

“林先生的意思是,先測量橢圓形的短軸和長軸的比值,然後根據正弦函數確定比值對應的入射角度。”

“其實只是初中數學而已。”

“風見,如果你還記得狙擊課上教的彈道計算方法,就能很容易理解這些知識了。”

“你還會使狙擊槍?”

林新一好奇地插了句話。

“這是我們公安的訓練課程。”降谷零不置可否地回答道。

“那好。”

林新一很不客氣地往他手裏遞去了紙和筆,還有計算器:

“我來量,你來算,加快工作速度。”

連狙擊彈道都會算的特工,總不至於連計算器都會摁錯。

所以他放心地把算數的工作交給了降谷零,還順口囑咐道:

“千萬不要算錯了。”

“每一個血滴的測量和計算都必須準確,不然最終的誤差會相當可怕。”

說著,林新一繼續埋頭工作。

這項工作十分繁瑣:

他得先選中一片血跡集中區域,再測量出集中區域中每一個血滴的長寬,進而將每一個血滴的入射角計算出來。

根據橢圓形血滴的“頭尾”確認方向,再根據血跡的方向性和入射角,采用“拉線法”定位。

即將線的一段固定在血跡的末端,固定點位於血跡長軸上背向血跡尾部的端點。

再將線沿著計算出的方向和角度反向延長。

最終,平面上方幾個血跡延長線的交點,就是出血點的位置。

這番工作非常細致繁瑣,容易出現誤差不說,把多條線拉起來的操作也極其復雜。

其操作難度之大,恐怕連這個世界裏,那些吃了“線線果實”的奇葩兇手,都得甘拜下風。

如果是在未來,完全可以用“計算機程序法”,來代替這種繁瑣的“拉線法”——

只需要把現場血跡拿數碼相機一拍,再把照片放進血跡分析程序裏,就能很快得出結果。

但現在這年代,手機還是諾基亞,林新一能用的也只有這種辦法。

只有用最大的細心和勞累,才能相對精確地,把那個出血點的位置找出來。

林新一就這樣埋頭忙碌著。

他小心地蹲在那片血跡前,用心測量、計算、拉線,即使額頭綴滿汗水,也不肯放松休息。

終於,結果出來了。

“計算得出出血點的高度,聯系上入刀角度、死者身高,判斷出兇手的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