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六章 工業化(第2/2頁)

其實燧人系和工程院,還研發了另一套發電系統,是以熔鹽發電技術為基礎,衍生出來的發電系統。

只是高溫高壓的熔鹽,對發電系統的管道腐蝕太強,暫時還沒有研發出可以長期使用的材料,熔鹽發電技術只能在實驗室實驗。

低熱效率的溫差發電,成為支撐月球基地工業化的重要技術。

此時廣寒宮基地的工業規模,在月白期可以達到日產泡沫矽鋼450噸、鋁合金80~90噸、其他各種電解原材料300~400噸。

工業制品種類,主要是:鐵軌、鋼柱體、太空艙骨架、抗輻射鉛復合板、鋁合金板。

有了這些材料和工業制品,對於建設基地而言,速度提升了非常多。

比如之前在生活區與科研區之間的交通通道,就在前幾天,完成了外殼、骨架、密封鋁合金板的鋪設工作,現在進入了內部配套設施的裝修。

藍星只需要送一些隔熱層、保溫層、電子設備、電器和機械設備,就可以建成一條長度100米左右的通道。

如果全部材料由本土運輸,100米的交通通道,需要幾千噸的重量,就算是本土幾個航天城全力以赴,也需要一個多月的運輸。

可以通過本地工業,供應一部分粗材料、大型零部件,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同時,廣寒宮基地的工業化經驗,也為日後月球大開發,奠定了工業基礎。

規模與日俱增的廣寒宮基地,也變得越發的重要起來。

而藍星這邊,很多矛盾也越發尖銳起來。

特別是那些勢力不上不下的二流子,他們看到廣寒宮基地的發展速度,比他們預計的速度更加快。

那種差距一天天擴大的局面,促使很多勢力內部,產生了南轅北轍的分歧。

有人想向中華靠攏;也有人想拉幫結派,發展自己的航天產業;還有人向諾亞會、西洲聯盟靠攏。

藍星各個勢力的分化、整合,進入了前所未有的浪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