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貫通(第2/2頁)

進氣管和排氣管,從水平縱管的一端,延伸到海面的換氣平台上,為了維持通氣井的平衡,在水平縱管的下方,設置了一條深度200米的平衡固定柱。

黃新明進入001號通氣井的施工現場,目前這個通氣井,已經修建得差不多了,只要中船重工的換氣平台送過來,就可以連接起來。

瓊州海峽海底隧道,一共需要8個通氣井,其中6個在海面上,2個在陸地上。

本來4個通氣井就夠用的,但是為了安全起見,還是設計多一倍的數量,目的就是為了以防萬一。

雖然大地震概率比較小,但並不是沒有,而且瓊州是台風高發地區,萬一換氣平台出現意外,還可以通過備用的通氣井,保證隧道內部的正常通風換氣。

黃新明檢查了一遍,沒有發現什麽問題,轉過頭向李豐說道:“這邊問題不大,我們去內管施工區看看。”

“好。”李豐點了點頭,將通氣井的情況記錄在平板電腦上。

安全車繼續向北,沿途都是內管,數以百計的工人,著工作型的外骨骼,在默默地忙碌著。

內管其實就是一條超級公路。

不過由於是在海底,需要考慮的東西更加多。

比如照明系統、應急系統、救援系統、滅火系統都要考慮到。

在設計過程中,一眾工程師和設計師還是覺得內外套管不夠,也增加了水密艙的設計方案。

如果萬一其中一段管道,內外管都破裂了,還可以通過水密艙門,將其中破裂區域和正常區域隔開。

另外利用通氣井的水平縱管,設計了緊急逃生通道,可在緊急情況下,將這四條換氣管道,變成人員離開的逃生通道,也可以變成救援人員的進入通道。

設計師和工程師們,將是有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都考慮進入了,確保瓊州海峽海底隧道,可以安全使用百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