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朕絕不姑息(第5/6頁)

蕭寧笑意加深,同時沖他眨了眨眼睛,引得程永宜明明在細細地品味蕭寧話中的意思,面對蕭寧難得的女兒樣,一時看癡了。

“我也不想跟殿下過那樣的日子。我想成為殿下身邊最親近的那個人。”程永宜癡癡喃唔著。

蕭寧一愣,程永宜立刻解釋地道:“除了陛下和皇後殿下外。”

這一句讓蕭寧只想說,究竟蕭諶是怎麽對程永宜的,竟然把一個人的求生欲養到這樣的地步,一時忍不住笑出聲來!

外面的人聽到笑聲,雖然都是伺候在蕭寧身邊多年的人,也知道蕭寧從來不是太過情緒外露的人。

程永宜能讓蕭寧笑得這般開懷,可見將來這一對必能相處得很好!

***

崔伋引發的事影響太大,各部查查,蕭寧最後再審,更是昭示朝廷對此事的看重。不允許冤枉一個人,也不能放過任何一個人。

蕭寧的奏本最後遞上,也就表明這樁案子將要塵埃落定。

崔伋必死無疑,不必再議。可是涉事官員多達三十人,這等數目傳出去,引得一眾人側目,立刻也有人質問:“陛下,此案涉及人員之多,是不是有什麽誤會?”

“我與三司查查,再由太女核查,這才上程陛下,一應涉案者,證據確鑿,也有他們各自供詞,絕不曾冤枉於人半分。”顧義作為負責此案的人,第一個出面提醒他們,涉案之人那是經過一層一層審查,斷然不可能是誤會。

隨顧義話音落下,三司長官,連蕭寧在內都看向質疑的那一位。

顧義再接再厲,於此時輕聲道:“若是諸位心中有疑,可以隨意核查。”

證據確鑿的事,顧義不怕查,絲毫不怕。

於此時,又有人再一次出面,對此事持不同意見,“正所謂法不責眾,陛下,這麽多官員涉及於其中,是不是應該松一松?”

蕭諶聽到這話,瞬間變了臉,“松一松?這一松的意思是放任他們繼續留在朝堂之上,還是不處置他們犯下的罪行?”

提出松一松的人,萬萬想不到第一個出言質問的竟然會是蕭諶,一時間都傻了眼。

“你們知道大興為何而亡?”蕭諶問完後,又提出從前他已然問過的問題,無奈這世上的人多是聽不進人話的。

蕭諶冷冷地掃過那一位,“皆是亂臣誤國。韓氏殘害皇帝,以至於先帝年少而崩,你們敢說,沖帝若在,這個天下會如此輕易易士?最後,但凡平定叛亂之後,不是京中百官包庇,處處不處置作亂的韓靖,天下同樣不會亂。

“朝廷為天下之根基,根基若損,天下必毀。可這根基中的根基是什麽?是人!是滿朝文武百官。”

蕭諶越說神色越冷,越發不善。

“你們一向自詡德才兼備,看不上寒門,原來你們就是德才兼備到,面對一眾德行有虧,甚至亂天下之人,只因謀劃此事者眾多,便喊出這麽一句,法不責眾。竟然就要朕將此事放下?

“你們口口聲聲喊的天理何在,原來天理就是是非不分,犯法亦可容,只要犯法者從多,便無人能傷及他們?你們的天理竟是如此?”

“陛下,若是一時撤下這諸多官員,只怕朝堂不寧。”蕭諶的質問,誰都清楚,這件事萬萬不可能善了,既如此,還是從另一個角度說服蕭諶吧。

蕭諶卻昂首挺胸地道:“誅殺該殺之人,不許任何人亂我大昌江山,縱然江山不寧,為此我大昌覆滅,我蕭諶亦心甘情願。讓朕放過這群德行有虧,心無大義,與人同流合汙,欲殺我大昌忠義之士,毀我大昌中流砥柱之人,萬萬不能!”

朗聲宣告,透著堅定不容人置喙改變,誰要是再敢多言,便是居心叵測。

“以史為鑒可知興替。你們是否將大昌朝當回事,朕管不著。可自朕而始,朕要讓天下人知道,朕是大昌皇帝,在朕的大昌朝是有王法的,任何人觸及大昌律法,縱然所有人都說法不責眾,朕也斷然不會饒恕犯法該殺之人。

“這是朕與諸位一道努力方才建起的新朝,你我心中都有同樣的想法,定要傾盡一生,盡我輩所能,開創一人太平盛世。

“什麽才是太平盛世?百姓蒙冤可伸,無視律法者死,國之棟梁者為朝廷所護,縱然無法令天下再不蒙一絲不凈,至少,朝廷知犯法之人,不縱犯法之人,才可令大昌律法不再形同虛設。”

律法,這是約束人性之惡的,若是觸及於法依然放過,這將會變成什麽樣的世道?

“朕既為皇帝,大昌由朕而始,從朕開始,朕自該為後世豎立典範,讓大昌後世皇帝知道,皇帝亦須正。朝臣既是臣,同皇帝共治天下,亦該心中存正,唯有正,方可令人臣服,心服。

“朕不能讓天下百姓道,朕一個皇帝竟然領著滿朝的文武大臣一道包庇天下惡人,也令天下人覺得。看,皇帝都包庇犯法之人,這個世道的所謂王法,不過就是一個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