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明鑒的郁悶

事實證明,想看戲的人,最後看的更可能是自己的戲。

唐師手中握有假借朝廷之令,橫征百姓田地之人的證據,人證物證俱在,不由任何人狡辯。

再以刑部的人一並合作辦理,案子涉及非一州而已,縱然拿下的不過都是幾個替死鬼,蕭諶縱然不會出手取世族的性命,也斷然不可能由著他們胡作非為卻一言不發。

於朝廷之上,蕭諶拿著一應鐵證,最後那些人將所有的過錯都往身上攬,一個世族都沒有拉上。

這還真是馭下有道啊!

對,是沒有證據證明世族們有參與不假,可他們的門人鬧出這等事來,難道以為都不需要付出代價?

蕭諶哪怕不會直取他們的項上人頭,也需要給他們警告,若是再有同樣的事情發生,管教不嚴,禍害百姓,誰管不好家裏的人,誰都要付出代價。

“治家不嚴者,貶官兩級,若再有同樣的事情發生,你們這官也就當到頭了。”蕭諶正襟危坐,目光如同利刃,所到之處令人膽顫。

他們比誰都更清楚,蕭諶這樣的處置已然是手下留情,若是無人懂得感恩,或是以為理所當然,且看看最後蕭諶是不是能說到做到。

自然,這樣的結局,大家都明了,所謂的治家不嚴,家裏的人鬧出這樣欺上瞞下,禍亂百姓之事,若說背後無世族撐腰,他們豈有這等膽子。

然涉及之人太多,且無實證。若只憑猜測定罪,並不妥。

朝廷不願意徹查下去,也是因為人多。涉案之人,多為朝廷命官,若是一口氣將人全都換下,朝廷未必不會因此大亂。

人才,蕭諶從來都知道人才之重。世族傲立天下的根本,也正是因為人才。

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並非一句空話,須知這天下欲治,非帝王一人可治,而須得天下士大夫一道,方有這天下大治的局面。

若得罪的世族,一人還罷了,若是無數世族,一朝為世族所不能容,無人出仕,更無人願意為朝廷效力,彼時天下如何治?

世族自傲的底氣,足以讓他們揮霍。王朝,前朝大興得忍,今日的大昌,蕭諶也得忍。

蕭寧和蕭諶早就明了這點,也恰是為了將來不必再受這氣,是以才會不斷地加緊培養人才。

不過,不能一氣的將人換下,這些人,等著吧,早晚有一天,這筆賬蕭諶和蕭寧一定會跟他們好好地算算,斷不可能由他們就這麽過去。

蕭諶處罰的命令一發下,就算再想求情說話的人,你倒是有那個臉嗎?

也不想想你們自己做了什麽事,難道以為找不到證據,無法立刻定他們的罪,他們這些人就果真無罪了?

蕭諶以小懲,這是讓他們明了,事情的內情,大家都知道怎麽回事,不說破,朝廷不曾追究到底,這是給他們留了臉。

若是他們給臉不要臉,蹬鼻子上臉,就莫怪蕭諶跟他們來個魚死網破。

真要讓大昌王朝像大興一樣毀於一旦,蕭諶斷不能容,若真到這樣的地步,蕭諶也就不在意所謂的將來,以及來日如何治理天下。

王朝都被他們蛀空了,將要不復存在,蕭家還能討得什麽好?

臨死之前的瘋狂,若是他們不懂,請參考曹根。

這時候的蕭諶盯著他們目不轉睛地看著,大有他們若是敢再置喙半句,他便不會再忍,而是要向他們宣泄心中怒火,大家來個魚死網破的架式,太瘆人了!

故,真無人敢作聲了。

“強取豪奪百姓田地,損及朝廷聲譽,為禍百姓者,殺!”蕭諶動不了這些人背後的人,還能殺不了他們手下的人?

證據確鑿無人可以幸免,全都要死!

刑部的許原立刻出列,“唯。”

這一回是依律而誅之,不需要再議。

蕭諶的視線落在一側的官員身上,“另有一事再行改革,已經通過政事堂諸公同意,今即頒布推行。”

那一位取過詔書,立刻宣讀。

“......法吏迅速與各地百姓普及,凡他們所開荒之地,皆屬於他們,若有膽敢假冒朝廷之人奪其田地者,可綁之上交官府,官府若不受理,再有州,若是州再以不受,還有朝廷。

“從即日起,各州縣衙設鳴冤鼓,凡百姓蒙冤受屈擊鼓鳴之,各地官吏須以立刻處置,若有放置不理,無視鳴冤者,奪去官位,永不錄用。

“另,雍州設登聞鼓,凡各縣、州之案子不予受理者,百姓可親自前往雍州,於朝廷的登聞鼓上擊響鳴冤鼓,凡我蕭氏掌天下一日,聞登聞鼓響,必以受之,若有不受之帝王,可廢之。”

誰都想不到,竟然還會有人給自己定下這樣的規矩。

一眾人皆是不可置信,猛的還以為是他們聽岔了。

就連讀出這份詔令的人,同樣也是震驚地回頭瞄了蕭諶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