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鎮國為何意(第5/6頁)

“框架已成,現在就剩細節,秋尚書會看好的。”蕭寧知各人憂心,亦明了新都若成,遷都一事便刻不容緩。

“西胡提親,其意在亂我大昌,是為叫朝臣相爭,不過有了陛下一番誅心之論,他們定不會再提。”瑤娘想起蕭諶罵人的話,心情上佳,將各人的險惡用心道破,皆是其心不正之人,他們還想瞞得過誰不成?

但凡上位者不糊塗,朝臣各懷鬼胎,任他們再如何挑撥都只能是在做無用之功。

“如此看來,戰事將起。”西胡太平這些日子,到如今再要起戰事,蕭寧考慮的是,接下來西胡會如何行事。

“殿下無準備?”瑤娘可不認為蕭寧會由人肆意為之,西胡,他們最好還是老實些的好。

“自然是有的。先西胡汗王之子我帶回來了,何時讓他歸於西胡,就看他敢不敢。”內亂以消耗對方內部,這個主意上佳,蕭寧可不是只有一個準備。

瑤娘笑了,又想到另一回事,“可與今汗王相抗衡?”

蕭寧答之,“於兗州時,雖讓他做苦力,也為他請了名師,學得如何,各人造化。不過,聞其父死於叔父之手,他一臉的恨意,卻不落一滴淚。”

此刻論起的是某位的心性,於瑤娘看來,“比之染圖如何?”

今西胡汗王正是染圖,如此人物和那尚且稚嫩的小王子。父親一死,族人幾乎都會傾向於染圖,小王子要回去跟染圖爭,鬥,他有這本事嗎?

“再無用,有人攪和,總能讓西胡不能一致對外,於我們而言,足矣。”蕭寧又不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人身上,更不會認為一個外敵之王子,最後能完全利於他們。

只是相比建設大昌內部,對敵於外,再起戰事是他們大昌內最不希望發生的事。

當然,這並不代表他們大昌畏於西胡,只是他們更喜歡太平無戰事。可若是他們敢犯大昌,蕭寧會第一個領兵出戰,取他們的項上人頭。

“眼下看來最大的事還是殿下的婚事。”瑤娘直言不諱,蕭寧笑了笑,“好像是。”

“殿下與我並不一樣。”瑤娘見蕭寧笑,並不否認這一點,還算是了解蕭寧的人,不得不提醒一句,望蕭寧萬不可不把這樁事放在心上。

“女人啊,好像這輩子不嫁人便天理不容。”蕭寧感慨著,這律法都有規定,若是超了年紀不嫁,可是要罰款的。

錢,蕭寧是不缺的,但她不嫁人是斷不可能。

瑤娘打量起蕭寧,“殿下難道直到現在還未想清楚?”

蕭寧搖頭,“想是想清楚,不過是覺得這件事比起國家大事還要讓人為難。”

“此言不虛,這婚姻大事,夫妻之事,最是無法說明白的。馭下之道,與夫妻相處之道,更是完全不一樣。”瑤娘哪怕沒有吃過豬肉,總是見過豬跑的。

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這家務事中,又以夫妻間的事最是叫人捉摸不透。

瑤娘見過太多的夫妻相互埋怨地過一生,恩愛如初,舉案齊眉至白首的夫妻,少之又少。

“你們蕭家倒都是不錯,夫妻齊心,皆不納妾。”瑤娘也是想起蕭家的人,如今在雍州那是相當受歡迎的。

畢竟自上至下,就算是身為皇帝的蕭諶,那都是信守承諾不納妾的人,蕭寧的兄弟們,這剛放出風去道定婚,不知多少人家上門打聽。

瑤娘也是聽了不少人誇起蕭家的門風極佳,世族又是皇族,最是難得可貴。

“說來,有一事也想與殿下一提,殿下歸來,不如代為問問。”瑤娘提起婚事,也是想起了另一樁旁人托付之事。

“仁侯不妨直說。”蕭寧與瑤娘之間的情誼,非他人可比,她們之間無話不可說。

“迎陽郡主歸家多年,我那嫂嫂想為我家三侄求娶迎陽郡主。”瑤娘啊,那也是雍州世族出身,本姓陳,瑤娘本有定親的人家,只是對方在臨婚前反悔,至此兩家反目,瑤娘至此不願再許人家。

瑤娘家中兄弟五人,她算是第三,前頭兩個都是兄長,下面一弟一妹。

家中官位相比之下,就連她的兄長都無爵在身,她雖已然搬入仁侯府,家中兄嫂一直同她來往甚密,關系不錯,有事相求,瑤娘自助之。

眼下蕭寧的兄弟姐妹中,她下頭雖然也有幾個妹妹,不過年紀尚小,適婚的,幾個寡居姐姐皆已再嫁,僅剩一個蕭三娘。

雖說這些年有不少人動了心思,然沒有蕭三娘點頭,總是不成的。

一家有女百家求,誰不想娶一個好女人。蕭三娘當年在兗州的表現,叫人提起亦是贊不絕口,有求娶之心的人更不在少數。

瑤娘家的侄兒,蕭寧聞之想了想,倒是記起此人了,“他未成親?”

若是與蕭三娘年紀相仿,該早就成親了。

“欲向我學習,一直不曾定親。被鬧騰得受不了,拔腿跑了,去歲才回來。見迎陽郡主一面,一見傾心,這才求到我的跟前,希望能娶迎陽郡主為妻。”瑤娘當著蕭寧的面,沒什麽不敢說的,一五一十答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