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周家的處置(第5/6頁)

蕭三娘道:“自然。那不僅是我的孩子,也是周氏的孩子。”

周七娘松一口氣。蕭三娘是通情達理之人,孩子不僅僅是一人的孩子。到了如今,父母不得不和離,那是莫可奈何的結果。若周家人以禮相待,不會將怒氣撒在孩子身上,蕭三娘不會攔著孩子不讓他們與周家往來的。

“好。”既然蕭三娘願意,細節上的事蕭寧也就不多管了。

反正人受過,該讓他付出的代價,蕭家想要的結果,這都如蕭家所願了。周家亦明白,往後斷然不會再讓周二郎出現在人前,更不會給他任何的機會對蕭氏不敬。這就是蕭寧要達到的目的。過程不是蕭寧要追究的,她只問結果。

“辛苦七娘走一趟。”蕭三娘已然看過和離書,上面並不是周二郎的筆跡,但有周二郎按下的手印,這就讓蕭三娘滿意了。

和離書不假就成,周二郎將來如何,都是他咎由自取的!

周七娘豈敢言苦,連忙道:“今日天色已晚,明日我再將侄兒送來。”

蕭三娘膝下已育二子,自周家出來,蕭三娘再未見過孩子,想是想的,但她亦清楚,不能為了孩子受人掣肘。

周二郎想借蕭家真正做到揚名天下,更想展示他的所謂骨氣,打的主意不錯,只未曾想過,這世間諸事是否都能盡如他意。

如蕭三娘當日不受辱及娘家,更不願意叫他人辱之,周二郎惱羞成怒,動手打人,周二郎的目的並未達到,一計不成,定會再生一計。

蕭三娘知孩子留在周家,亦無人敢怠慢,這些日子並不提及孩子,旁人想打著孩子的幌子見她,她也一概不見。

一人之顏面,蕭三娘受了委屈能忍了,但他們蕭家人的臉,那是整個蕭家人的顏面,斷然容不得他人辱之。

蕭寧的眼中閃過一道光芒,周七娘確實很是自覺,知道他們要的是什麽,更願意配合給到他們什麽。

“好!”蕭三娘話說著,起身朝周七娘福福身,周七娘不敢受之,連忙避開。

“聞雍州內早年有選女子為官一事,不知似妾這般面容有損之人,是否有資格參加選官。”自來男子選官也是要相貌端正,身無殘疾者,如這面上有疤,縱然這樣的人再是有本事,朝廷亦是不授的。

蕭寧面容溫和地道:“大昌取才,只問才德,不問出身,相貌。”

無論出身或是相貌,都是天生地就,上天所賜,唯有才德才是自身之物,能德才兼備,這才是大昌所求而不得的人才。

“既七娘子有意,我亦有心在兗州內為朝廷選拔人才,彼時希望能見七娘子。”蕭寧答之,面對周七娘一雙平靜的雙眼,一時間看不透這個人,既是看不透,蕭寧倒想多了解了解。若是有才之人,當用之不是嗎?

“唯。”周七娘亦明了,蕭寧相邀,這是她的幸事。有蕭寧的一句話,知蕭寧取才不看臉,那便夠了。

“兗州之事,七娘可知?”蕭寧答了周七娘的問題,同樣也是有問題相詢。

周七娘剛要松一口氣,聞蕭寧一問,震驚地擡起頭。

蕭寧道:“政令不通,兗州眼下倒是比曹根一朝時更亂。連刺史都不曾放在眼裏。原以為皆死於曹根之手的各世族,如今再出現,頗是叫人意外。”

果然啊,永遠不要小看世族,正所謂狡兔三窟,他們就算拼得再猛,斷然不會願意自己斷子絕孫。該藏著的東西定是藏得好好的,就等著天下太平再出來。

作為一個也是在兗州內經營多年的世族,周七娘自明了蕭寧何意。

最重要一點便是那一句政令不通。

朝廷詔令下發各州縣,若是送至則丟之,根本無人當回事,便不是好事。

兗州確實錯綜復雜,饒是顧義在兗州坐鎮,那保的也是兗州不亂。

短時間想把兗州收拾得妥妥當當,如雍州一般知大昌朝,只知大昌皇帝,若是這般的容易,何須雍州多年的經營?

賈諭為刺史,蕭寧的意思就是朝廷的意思,溫水煮青蛙,不管費時幾何,就得把兗州治好了。蕭寧來了,還未到之前就見識了兗州的情況,連蕭家女都不放過,這是明擺著沖蕭寧來的。

“其實世族落在曹賊手中,折損確實嚴重,其中不少世族打的不過是旁人的名號,並不是真的。”周七娘明了,蕭寧願意給他們周家一個機會,投桃報李,她也該答一些蕭寧想知道的事。

蕭寧頷首,“戰亂一起,死傷無數,更別說曹根當日大肆殺戳,多少世族慘死於曹根刀下。能保存些人,已然不易。假冒之人,多少也是有些關系的吧,否則怎麽能假冒得了?”

這話倒是沒錯,假冒的人或多或少都有那麽一點點的關系,也正是因為如此,這才假得了。

“朝廷對慘遭屠戮的世族至今未有安置。”周七娘在這個時候突然冒出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