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各方皆出動(第5/6頁)

瞪大眼睛望著蕭寧,阿銀似在無聲地詢問,公主,你倒是給點反應。

蕭寧收到了,反應過來地道:“現在什麽事是我們能插手?”

阿銀畢竟也是跟了蕭寧多年,當年又是在盧氏身邊,經盧氏命人調.教過的,腦子定然是有的。

外頭的事鬧得沸沸揚揚,誰都看得出來,事情就是沖著蕭寧來的,蕭寧就算想什麽都不摻和,也沒有人能同意就此收手。

現在吧,其實根本不用蕭寧動手,長輩們在幫蕭寧收拾人呢。

難得連蕭鈐和蕭欽這兩位都出手了,蕭寧要是不乖乖呆著,等著長輩大顯身手,豈不是太不給長輩們面子了?

阿銀以為蕭寧會著急的,結果一睜眼看,哪裏有一點點著急的樣兒。

眨巴眨巴眼睛,跟蕭寧混了這些年,明白蕭寧是個極好說話的主兒,阿銀這不懂豈能不問,“公主,這事鬧大了不會有意外?”

“何來的意外?人是我殺的嗎?我在其中做了什麽推手?朱三娘是不是生了害人之心,就連朱家那一位二娘都可以做證。我不怕他們查,只怕他們不查。”想用輿論造蕭寧一個囂張跋扈的名聲,想讓蕭寧洗不幹凈這身上的屎盆子。

他們想渾水摸魚,還以為蕭寧會直接出面管事。

現在蕭寧不動,且看看他們怎麽鬧。

“但凡我問心無愧,無需畏之。”蕭寧又不是草菅人命之人,害怕叫人查,叫人知她本性。她一向光明磊落,坦坦蕩蕩,想隨意扣她罪名,哪有那麽容易。

只是讓蕭寧意料不及的是,她不擔心有人能逼得了朱家如何,朱大夫在阻攔人非要搬朱三娘的屍體時,被人傷了,頭被磕了一個大洞,當場血流不止。

如此一來,事情也就不能善了了。

朱大夫從未有上告官府,為自家主持公道,要對蕭寧不利之心。

可這些鬧上門的人,不請自來,又是來者不善,今既傷人,早就等在朱家門外的黑衣玄甲,以聚眾鬧事,傷及人為由,把鬧到朱家的人全捉起來!

接下來,想審案子,無風掀起三層浪嗎?這時候怎麽能不如他們所願。

值得一說的是,這暫時的大昌京都,自然得設下京兆府,京兆府尹掌雍州境內政物,傷人害命之事,自由他管。

雍州內的這位京兆府尹,不好意思,正好就是被封為明王的蕭評。

蕭評自揚州歸來,無類書院由他繼續執掌不錯,蕭諶稱帝,這天子門戶,得找人立著,不好叫人在蕭諶的眼皮底下給蕭諶添堵是吧。

蕭家的人,自是一榮俱榮,一辱俱辱,蕭諶完全沒有打算把兄弟們養廢,能幫上手的,就得把人拉出來,好好地表現,可不興叫留在家裏養廢的。

故而,鬧事的人在被押到京兆府時,臉上的表情都變得不好了。

顯然,他們是已經想到這一回栽到蕭家人手中,他們討不了好。

蕭評對雍州最近的風言風語,自是有所耳聞。縱然蕭鈐和蕭欽、盧氏什麽話都不說,那也知道各自打的什麽主意。

面對鬧事的人,誰有理誰無理,就不怕審問的。

蕭評自為京兆府尹以來,一向處事公正,這也是為雍州所知,朝廷中人,縱然是那想挑蕭家毛病的人,面對公平公正的蕭評,也不能無的放矢。

到朱家鬧事的人,未嘗沒有趁機也為難一把蕭評的意思,畢竟事情跟他們蕭家扯上關系,真把事情鬧大了,天下矚目,他也得避一避嫌。

可現在,就算事起之因是蕭家,也不僅僅是蕭家。

聚眾鬧事,傷及於人,官府前來拿人,由京兆府尹過問,分內之事,理所當然,任是誰也不能說蕭評的不是。

蕭評居於上座,於公堂之上,正襟危坐,一身黑衣紅邊的朝服,威嚴外露。

黑衣玄甲將鬧事的二十來人押了上去。朱家人都被鬧成這般模樣,哪裏還能坐得住,朱大夫包紮了傷口之後,也跟著一起來到京兆府。

“府尹,請府尹為小的主持公道。”朱大夫本是蕭家的部曲不假,但朱大夫醫術不錯,在外置了宅院,治病救人,為蕭家服務,也可以為其他有需要的人服務。

鬧事的人鬧到朱大夫家時,四處住的都是蕭家的部曲,本來在第一時間便有人要沖上去攔著不讓這些人鬧事,終是有人吩咐下,且看這群人鬧成什麽樣?

既是蕭家部曲,自然聽命於蕭家,這些鬧事的人是沖著他們主家來的,大家都不是傻子,早就心知肚明,正因如此,焉能不聽安排,將這群見不得人太平安樂的人收拾了。

朱大夫被傷,誰也沒有想到。事發之後,黑衣玄甲來得及時,若不是他們來了,其他部曲亦斷然不會由著事情發生,必已沖進去。

事鬧到京兆府,其他人也跟著護送朱家過來,朱大夫在內,朱櫬陪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