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擒放青州將(第6/7頁)

心裏暗罵一群本事不大,小瞧人最擅長的人,自討苦吃,自取其辱。

不過蕭寧既然有心整治冀州世族,兩人既然早就選定了蕭寧,必須捧場。

饒是宋辭有那麽一刻存了旁的心思,最後衡量雍州的實力,再加上一個唐師,終究選擇和唐師一般站在蕭寧那一邊。

是以蕭寧設宴的一日,早早兩人便到了,在蕭寧的府門前下車看到彼此的那一刻,不約而同的作一揖,看著彼此露出了一抹笑容。

“宋公。”

“唐公。”

客氣而有禮的問候,恍若之前所有的算計都煙消雲散,他們是同一條船上的人。

此言不虛,兩人最終都默契的選擇了雍州,並且接受了雍州執掌冀州。

這樣一來,兩家的情況和從前無二。

不,還是有所區別的。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如果想在今後的天下占得一席之地,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選擇雍州,選擇蕭氏,也就意味著將來的他們爭的是蕭氏集團中的地位。

很明顯,現在唐師略占上風。

“唐公,宋公。”蕭寧早早派人在門口相迎,崔攸和明鑒遠遠看到兩人下馬,一眼便瞧見兩人都有話說,故而誰也沒有上去打擾。

感覺時候差不多,這才緩緩行來,也算打破了兩人可能的尷尬。

“明先生,崔郎君。”既然以蕭氏為主,蕭寧如何稱呼身邊的人,其他人也跟著一般稱呼。

崔攸年幼,能得兩人正眼相看,多賴蕭寧對他的信任。

對蕭寧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蕭寧用人,只問這人有沒有用,從不管身份年紀。

相比之下,崔攸在蕭寧身邊更得看重,連明鑒都不能及。

“小娘子已在內等候,兩位請。”雖然在蕭寧眼裏,崔攸份量比明鑒要重,但崔攸一向禮讓明鑒。

明鑒一向是個臉皮厚的人,素又不是墨守成規的人,既不在意誰比誰更得蕭寧看重,崔攸的本事的確在他之上,難不成他連點容人之量都沒有?

唐詩和宋詞不敢多言,連忙隨崔攸和明鑒入內。

蕭寧的確已經在內等候多時,見到唐詩、宋詞走來並不意外。

“我料想兩位必然會在宴會開始前先來見我。如何?”蕭寧含笑而問,等著這兩位為她出謀劃策。

“小娘子準備秋收之後動手,不知某有何處能幫得上忙的地方?”唐詩果然比宋詞要快一步,自然而然的接話,等著蕭寧吩咐。

“正所謂攘外必先安內,兩位明白。”蕭寧設下此宴,所圖為何,自問瞞不過眼前這兩位。

“一群鼠目寸光之輩,小娘子不必將他們放在心上。”宋辭終於找到接話的機會,言語間並不喜於那些認為蕭寧放過簡明而視之為下策的人。

蕭寧很滿意這兩位的表態,“宴會之上,還請兩位把火燒旺了!”

此言一出,表明蕭寧的態度。這是覺得冀州世族的反應仍然不夠激烈,在這時候,蕭寧並不打算直接動手將他們拍老實。

既然都覺得蕭寧沒有外界傳聞的那般厲害,且讓他們各顯神通。

“入住冀州多日,也沒有機會請諸公動手,既然諸公認為我的辦法無法攻破青州,若不請他們各顯手段,豈不顯得我太不會用人?”蕭寧含笑的解釋,一群人不作聲了,這是打算坑人啊坑人!

“唯!”都已經上蕭寧的賊船了,蕭寧既然有需要他們配合的地方,豈有拒絕的道理?

對宋詞而言,能夠在蕭寧面前刷好感的機會,絕不能放過。

“辛苦了!”蕭寧面帶笑容,感謝他們願意配合。

兩人連道不敢。

很快,都想到蕭寧的跟前指指點點的人在約定的時間內陸續來到。

看到唐師、宋辭已然在正堂上,一群人顯得有些納悶,不過一想這兩位都跟蕭寧表了忠心,提前來,都是為了刷好感是吧?

“諸位。”唐師、宋辭不留痕跡地交換眼神,何嘗不是無聲的交鋒。

配合蕭寧是必須的,如何運作,這是他們的事。誰的表現更好,顯露本事,這就是無聲的較量。

“唐公,宋公,來得挺早。”碰面了,如何能不打招呼,打了招呼,何嘗不是想看看對方的意思。

“諸位莫不是忘了,我與蕭小娘子略有交情。”此話十分坦率,唐師何嘗不是借此表明態度。

這做戲啊,總不能只有好人,沒有對比。

宋辭顯得十分幽怨地道:“是啊,當日若不是因為唐公同蕭小娘子另有交情,冀州是何模樣,可是未知之數。”

不難聽出他的怨恨,冀州內的人自是想起另一樁事,先前宋辭有何打算?

借雍州的勢力,獨占鰲頭,成為冀州的領頭羊!

可惜算盤打得太精,雍州不上他的當,人家不僅不上他的當,更是借唐宋兩家爭冀州這大好機會,趁機讓他們將冀州拱手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