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在蕭子瑢的預估之中,長安城想要初具規模達到能夠使用的地步至少需要十年到十五年的時間。

對於重新翻修一座城市外加還有一座規模宏大的皇宮來說時間已經算短的了。

君不見歷史上多少皇宮別苑的建設都是以十年為單位的,換成大規模的建築那真是二三十年都不是事兒。

在工業科技不高的時代這都是沒辦法的事情。

二三十年放到一個人的身上或許就是從青年到暮年,但放到歷史進程之中就是滄海一粟。

蕭子瑢原本也不著急,大家在知道一時半會也不能遷都之後也都不著急。

唯一需要處理的就是原北魏都城洛陽的定位。

蕭子瑢直接將洛陽皇宮定為行宮的存在,也就是說他如果想要出去玩了或許會去那邊住。

至於翻修就不用了,元恪是個會享受的人,他的皇宮每年都要修葺,後來蕭雪行占領了洛陽之後也一度在皇宮裏住,嗯,這是蕭子瑢特許的,所以那裏保存的還挺好。

北地開啟建設模式的時候,朝中大佬一個個都很淡定,他們預估的時間更長,因為那座城池實在是太大了。

然而他們預估的都是基於當時科技水平的建設進度,可誰都沒想到五年的時間,科學發展的居然那麽快。

別說他們,蕭子瑢都沒想到。

他知道桃源城的學宮和晉陵學宮兩邊一起培養人才將來是能夠支撐起科技的發展的,但沒想到這些學子長大成才之後帶來的進步不是一點半點。

後來他想了想可能是因為科技樹的技能點平均了。

不像他之前折騰的時候是需要什麽搞什麽,全面發展之類的壓根就沒想過,一開始是因為眼界桎梏,後來就算發現了也沒有那個心力。

他一個人就算皓首窮經也做不到建立起全面的科學基礎啊。

但他沒辦法建立卻能夠輸出大量的理論,他將這些理論交出去只需要那些學生驗證成功,然後接下來就可以教給學宮裏的學生作為教材。

在這種情況下,首先發展起來的就是對能源的運用,汽油柴油以及煤油的運用就不說了,這些能源還是屬於比較高端的能源。

所謂高端就是本國不生產只能依賴其他國家。

一開始的時候大家研究得都比較保守,怕大規模運用萬一有一天跟波斯或者別的地方交惡對方卡住石油交易讓他們陷入被動。

而對比起來電能才是更加保險的,所以大家簡直是卯足了勁兒去開發電能相關,相應的電站也自然是建起來了好幾座。

雖然五年的時間還不足以讓電能覆蓋整個齊國,一些路途不太平坦的地區到現在還是過著跟以前差不多的日子,但主要城市基本上都覆蓋上了電網。

更甚至還有人直接搞出了電車,哦,此電車非彼電車,就是那種在後世基本上看不到的電軌車,頭頂上需要跟電線接觸通能的那種。

至於電動車,蕭子瑢壓根就沒往這方面想,哪怕到了後世電池的問題都沒有完全解決別說現在了。

但是連電軌車都出來了,蕭子瑢一度對這些人的科研能力嘆為觀止。

相比較而言,他要不是有圖書館做外掛,只怕還真不適合做科研。

因為第一座電站是從南方建立起來的,所以南邊的電力行業一直比北邊發達。

畢竟有許多水資源可以利用,建立水電站是不錯的選擇。

至於豐水期和枯水期也不是不能調節,反正現在對電能的需求沒有後世那麽高,那麽對發電量要求自然也不高。

等到對發電量要求高的時候說不定發電站的技術又革新了呢。

相對應的則是北邊沒那麽容易,無論長江還是黃河都是建立水電站的好地方,尤其是三峽,蕭子瑢已經饞了很久了。

只不過他也只能饞下去,三峽大壩放到後世建造的都很艱難,更不要說現在。

當然比起後世現在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蕭子瑢是皇帝,他一聲令下讓百姓搬家的話,百姓也只能搬家,連抱怨都不敢說出口。

但問題在於這年頭的人都迷信龍脈啊。

雖然蕭子瑢自己也迷信龍脈,但他真的覺得三峽大壩的建成利大於弊,至少在減少洪澇災害方面是非常有用的。

可惜沒人聽他的,在這方面蕭雪行都不支持他。

蕭子瑢只能用現在建了也不完美的理由遺憾放棄,同時決定加大科學觀點輸出,努力打破封建迷信。

在這種情況下,發電站就只能建立火電站,幸好,蕭子瑢之前心心念念的煤礦如今已經屬於他了。

北邊的煤礦比南邊多一些,大型煤礦大部分都集中在北邊,開采起來也不那麽費勁。

北邊的第一座火電站就是建立在渭水邊上的,至於為什麽還需要水……那是因為火電站需要散熱啊,若是沒有天然水資源的話那就只能找地方挖水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