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第2/3頁)

他們走的時候,姚春暖親自去送了。和兩位親切地道別,並送上了一些巴淵藥廠研制的成藥作為送別禮,還說什麽中原永遠都是他們的家,如果他們在異鄉有需要幫忙的,可以給他們來信。

汝陰王趕緊撤,因為他發現,聽了她這話,竟然會覺得輸給他們也不錯,心中那點不甘竟然就此消散了,也是見鬼。他提醒自已,自已可是被對方打劫了二十萬兩黃金的人!

汝陰王走了,獨留下司馬賢與之話別。畢竟人家來送行,還給送了這麽一份拿錢買都買不到的禮,多少還得給點面子的。

對於司馬賢的才智,姚春暖是肯定的,卻從來沒有提出過招攬,因為她知道,即使她提了,對方也會拒絕的。所以,由他輔佐汝陰王去扶桑也不錯。

司馬賢明白了她的明白,兩人都是智者,一切盡在不言中。故而,都不曾提過這個問題。

“你們打算何時舉行登基大典?”

“估計要到五六月份吧。”等忙過了春耕再說。

司馬賢佩服地看著她,現在距離五六月還有兩三個月呢,一般人得了天下,肯定是盡早登基的,但是刑長風和姚春暖都不急,真佩服他們面對這麽大的誘惑還能慢著來。

姚春暖笑笑,俗話說,廣積糧,緩稱王,現在這兩尊大神一走,在華夏一帶,還有誰能威脅到他們呢?相比登基,民生問題,才是頭等大事。

******

登基大典安排在五月,那時是春耕之後,同時也過了雨季。

同時,他們還邀請了幾個外族使臣前來觀禮。

特別是南蠻和北狄,面對請帖,敢怒不敢言,請他們觀禮?威懾還差不多,但是他們能不去嗎?最後只能捏著鼻子派出使團前去恭賀。

經過最終商議,擬定國號為明,年號天啟。自此,大將軍便是新任天啟皇帝了。

這日,天啟皇帝朱筆寫下封姚春暖為鎮國公,拜左丞相。

看到這個冊封,霍微一時無言,“夫君,如此冊封,他日阿暖再立功,又該如何封賞?”

“該如何賞就如何賞。”有功則賞,難道不該?

“可是你這樣封賞,臣子們該擔心了。擔心你禦磨殺驢。因為再往上,已經封無可封了啊。”以往歷史就是這樣演的,封無可封之後,就只能除掉對方了。

“依你這麽一說,那我是不是不該登基?一登基也到頂了,以後再立功,我也往上升不了了。”

“話不能這麽說。”

她實在擔心他們君臣間生了嫌隙。先前他在交州失蹤,姚春暖那時的做法,實在是正派,這樣一個有能力且忠誠的大臣,霍微不願意見到她與他們之間有誤會。

刑長風只道,“放心吧,她不會擔心。”

罷了,或許是她杞人憂天了呢。霍微不再勸解,而且她想了想,這樣勸也不好,倒像是攔著姚春暖升官一樣。但天知道她真不是這個意思。當初她夫君失蹤,在她表態願意擁護她肚子裏的孩子成為繼承他夫君勢力的幼主時,她就對她心生敬意了。

姚春暖不知道這一茬。

五月初一,天清氣朗,大吉之日,也是祭天大典當天。

這一天,皇帝正式登基,於九重台上的紫金天壇舉行祭天大典。

祭天大典那天,姚春暖身穿女式丞相朝服,

清晨,萬道金光破開雲層,散落在京城各處,最顯眼的是,皇宮內的紅磚黃瓦,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信仿若渡上了一層金光。

這一日,京城四門,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盡數打開,無數身穿鎧甲的精銳列隊整齊肅穆地護衛在皇宮各處。

紫金天壇分為三層,通體以漢白玉所鑄。前往天壇的路上,一路紅毯鋪地,香案陳設,一路有精兵悍卒列隊於兩側,天數旗幟迎風招展,獵獵作響。

前來賀禮的各國使臣立於第三層,也是最底層。對於此,各國使臣沒有意見,也不敢有意見,特別是南蠻和北狄一族的使臣,反正新國朝一向對他們不好,現在能有個站的位子就算不錯了。

第二層站著的是新國朝大明朝的文武百官。

姚春暖作為肱骨重臣,列位於第一層台階。這裏,除了禁衛與侍者以外,唯有姚春暖和吳總管二人立於其上。

就在這時,只聽一道中氣十足的聲音唱道,“吉時已到,恭迎陛下!”

隨著身著龍袍的刑長風迎著朝陽緩緩走出,這時,上萬精銳齊呼,聲音震耳欲聾,氣勢直沖雲霄。

那一刻,無數人心生震撼。

天啟帝龍行虎步,越眾往前,一身氣勢,不怒而威。

伴隨著他的前行,每踏一步,就有一列精英士卒面朝他的背影單膝跪地,先是兩側的士卒一列列地跪下,最後是外國使臣,還有文武百官,姚春暖和吳總管是最後跪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