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第2/2頁)

蘇華是蘇議白的表弟,他因為體弱,不符合征兵條件,故而決定隨母親前往會寧安頓下來再看看能做什麽。

此時他母親坐在牛車上面,而他則跟在後面,旁邊則是一些蘇家村的人。

只聽趕車的大叔嘀咕,“這沒修的舊官道就是不好走。”嘀咕完,他一甩鞭子,揚聲道,“有點顛簸,大家坐穩抓緊了。”

災民們:???他們覺得還好啊。綏化這官道,真的比他們見過的很多官道要好,似乎有定期地護養。

對於他們的話,趕車的大叔搖頭,“等後半段走咱們會寧的新官道,你們就知道了。”

蘇華發現趕車的大叔性格開朗,忍不住和他搭起話來,“大叔,你們這些馬車牛車都是許大人安排來接我們的嗎?”

大叔爽朗地回道,“是啊,為了來接你們,我們整個會寧的馬車、驢車、騾車、牛車都出動了。這些車裏,有官家的,有私人的……”

聽到這話,災民們受寵若驚。

“大叔,這牛車是你自家的啊?你們來接人,豈不是耽誤一天的活計?”

“嗐,這個沒事。官家號召,我們就來了。難得官家喊幹活,又是接老人孩子,一天不賺錢也沒什麽。”大叔接著解釋,況且官家也不會讓他們白幹,給官家幹活,他們也會有點補貼的,但這補貼肯定是不如自已帶著螺車幹活一天賺的多的。

聽了這話,災民們都覺得稀奇,他們活了這幾十年,還是頭一次聽說給官家幹活,官家還給老百姓補貼的。別管這補貼是多是少,這態度就很少見。要知道,在大梁的時候,老百姓給官家幹活出工,從來都是白幹的,能給他們管上一兩頓飯都算不錯的了。

蘇華又問,“對了,在會寧,咱農民都有啥稅啊?”

“在會寧,農民只按地來征稅,稅收也不高的。”

“沒有人頭稅嗎?”

“沒有的……”大叔認真的想了想,將農民要收的稅給羅列了一下,也就一兩個稅,別的就沒有了。

蘇華一聽,在心裏算了一下,發現,咦,農民稅不重啊。這可以算得上是三十稅一了。大梁國最興盛的時候,農人的稅是二十稅一,就這,就有無數人稱贊是大梁盛世。

聽到他的驚呼,大叔自豪地道,“在我們會寧,不,是在整個幽州,農民稅都是最輕的。商人稅,匠人稅和農民稅是不一樣的,會高一點。其中又以商業稅最重。”

“為什麽啊?”蘇華疑惑,就他對伊春的了解,不像是實行重農抑商那一套啊,伊春的商業發展旺盛得很。

“咱們姚大人說過,農業是地方發展的根本,要多鼓勵農桑,而且老百姓掙錢難,一年勞作下來,很辛苦,除了混個溫飽,幾乎很難有結余,故而少收稅。商稅是最重的,商人是能者多勞,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多交點稅是應該的。”

蘇華聽著這話,搖頭失笑,這都是糊弄商人的話罷了。

王朗聽到他安插進災民裏的屬下傳回來的消息,說幽州通過分流的方式,將百萬災民都消化了,臉色一陣發黑。

更讓他難受的是,這百萬災民裏,伊春征兵處竟然還能從中篩選出將近五萬的新兵!

伊春征兵條件的嚴苛,王朗是知道的,他們竟然能挑出這麽多人,那就說明這五萬人是完全符合他們征兵的條件的。

王朗問,“你不是說,這近百萬的災民裏沒有幾個能當兵的嗎?難道伊春新征的五萬新兵是憑空冒出來的?”

屬下也很無奈,他當時仔細地檢查過了的,這些災民裏,能拉去打仗的人不多的。而且像蘇義白等人,明顯表示過拒絕,不願意到他們冀州當兵,又不能強行抓人。因為當時他家大人已經弄死了好些災民裏的小頭目了,再抓壯丁強制他們去當兵,恐怕百萬災民當即就要暴動了。他哪裏知道這些災民那麽會裝啊,一個個裝病裝老裝虛弱,裝得那叫一個像。

聽到屬下的解釋,王朗一陣挫敗,那種大勢將去的感覺又來了,感覺自已怎麽努力都是徒勞的,就很糟心!

侯城,水師營地

因為蘇義白一路以來表現出來的能力、責任感和擔當。顧賓上報之後,經軍部核實,蘇義白被破格提拔為千夫長。

不止是他,這一路表現突然的,都被關注或者提拔任用了。

這些人,進入軍中的,就被提拔為百夫長千夫長。沒有進入軍中的,就會被提拔為基層的官員,比如伍亭長、遊繳、鄉佐、裏魁等職務。

這簡直是意外的驚喜!蘇義白他們這才真正地意識到,伊春城主府比他們想象中還要重視人才!先前的招賢榜上說的是真的,他們唯才是舉,任人唯能,只要你有能力,就能在在幽州得到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