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第2/2頁)

述職之後,新任綏化太守樂伯明招呼他,“許兄,一起走嗎?”

“不了,你先走吧。”

樂伯明:???以前他們不都一起離開的嗎?

許翀還很好心地解釋,“你們回綏化的路不好走,先啟程吧,不然回去就晚了。我這邊從伊春回會寧方便,即使走夜路也不怕。”

樂伯明:這是顯擺吧?肯定是!就好氣!

想完,他沒好氣地睨了他一眼,先鋪路了不起啊?

許翀含蓄地頷首,對,先鋪路就是了不起。

商隊走新官道是需要交過路費的。他們會寧和松花府都有碼頭,因為伊春富庶,工坊多,前來做買賣了的商人商隊絡繹不絕,光靠這新官道收費這個進項,他們當地官府就有了很多進賬。

樂伯明怨念地看著姚春暖,仿佛她是一個後娘。

姚春暖摸了摸鼻子,這個,她也不想的啊。

在伊春的工程隊暫停修路之後,幽州果然進入了雨季,不,應該說,整個大梁都進入了雨季。

下雨天,天陰沉沉的,人們的心情也不咋好。

“又下雨了。”

“是啊。最近這雨是天天下啊。”老天爺似乎想將去年大旱時積攢了一年的雨水還給他們一樣。

“真希望這雨季趕緊過去,老天爺別天天漏水了,不然地裏的莊稼怕是得遭殃。”

“我們這裏還算好了,聽說南方才叫慘呢。”

這情況,伊春早有預料。俗話說,四月八,大水發。三四月份本就是雨季,雨水多一些是正常的。再都,通常呢,大旱之後必有大澇,伊春在預判到這情況之後,提前做了相關的預防工作。比如,春耕時,城主府貼出公告,建議老百姓們今年耕種多作垅,免得雨水一多,將農作物的根系給湮壞了,又建議今年多種植耐水作物,例如水稻蓮藕等。

無數老百姓慶幸自已照做了,不然,這雨這樣下,很多農作物的要系都要壞了,地裏就要絕收了,因為到了這時候,補種已經來不及了。

又比如,去歲末,城主府就安排了那兩萬的狄羅俘虜去修理伊春境內的各大支流水渠,給它清淤泥,拓寬水渠等。除此之外,城主府還命人在主城區修出了幾條主幹的下水道。故而現在即使下著瓢潑大雨,伊春主城不曾被湮。

整個幽州,因為伊春準備充分,無疑受到洪水的沖擊和傷害是最小的。而其他的城郡,會寧和松花府緊跟著伊春的腳步,損失也不大。之後嘉川因為整體地勢較高的原因,情況也較好。情況最壞的當屬綏化和侯城,這兩座城郡歸於伊春的時間最晚,應對措施準備的不充分,加之侯城算是整個幽州的下遊出水口,所以受到的沖擊最大。

伊春城主府對侯城也是重點關注著,隨時準備救援。在雨季這段時間裏,幽州各地不少基層的官員們都要下鄉排查,一旦情況不對,需要疏散當地的老百姓,盡量爭取少點傷亡事故。

幽州有條不紊地預防著洪澇災害,一切的情況和損失都在掌控之中。

相比之下,南方就沒那麽幸運了,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那就是慘烈。河壩決堤,河水水洪沖擊兩岸,一片又一片的村莊被湮,特別是黔南一帶,很多人無家可歸,哀鴻遍野,情況尤為慘烈。

可惜這時,王朗早已北上冀州,不然他還要還在黔南,黔南的情況至少會比現在好一點。

老百姓們經歷了無情的洪澇災害,偏朝廷又無力賑災,走投無路的老百姓沖擊了太守府,搶占了官府的備用糧倉。可惜糧倉裏並無太多糧食,老百姓拿著分到的少許糧食,不得不想別的出路。

有人想趁機起事,拉一支反軍出來,這人就是連勝。這事在原著中,他也這麽幹過,還被他幹成功了,夾裹了二十多萬難民,往北沖去。最終被朝廷招安,得了一個伯位。

但這次,老百姓們不買賬。老百姓可不傻,這支新生的反軍啥都沒有,哪比得上伊春啊。這分明是想利用他們空手套白狼嘛,連起家的資本都沒有,就想忽悠他們替他賣命?呸!

他們只要去到伊春就好了,就算要賣命,他們也要選個對他們老百姓好的主公!

對此,連勝氣得咬牙,他的眼光和決斷無疑是好的,奈何時移世易,老百姓有了更好的選擇,不肯跟隨於他。他,起家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