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第2/3頁)

從內心深處來說,他是渴望能當家做主的,將一地治理成他想要的樣子,但他之前也知道,沒到時候。現在,是時候了。封疆大使,這是他邁出的第一步!

“大將軍,會寧這邊事畢,咱們該調轉過頭來對付狄羅族了。”在軍中,大家還是習慣稱呼刑長風為大將軍。

蒙毅等人一聽這話,眼睛就是一亮。將領就沒有不喜歡打仗的,本來以為這次攻打會寧能大幹一場,沒想到,結束得那麽快,他們連熱身都沒有呢。

一個小將遲疑地道,“可是,現在北狄族不是伊春大營在守嗎?”他們反了,不屬於大梁,和伊春大營可以說是分屬兩個陣營,這打贏了算誰的?

姚春暖認真地說道,“對戰北狄一族,沒有兩個陣營,只有一個陣營,那就是我們都是中原華夏民族。”

寡言的大將軍也鄭重地點頭,認可姚春暖這話。

“打北狄,我沒意見,聽從大將軍你們的安排!”

“我也沒意見!”

“同上!”

姚春暖笑著道,“那行,你們讓將士們好好準備一下,我們先行一步,和朱大帥商量商量,等商量好之後,我們就可以和伊春大營換防了。這一次,讓將士們在不傷及自身的情況下,多抓點俘虜。”

聽到要抓俘虜,在場的將領們都笑了,功曹大人還是那麽稀罕俘虜。

姚春暖一臉的無奈,沒辦法,開荒挖河道挖礦等太多的重力活苦力活需要俘虜來幹了。

******

太子的心情很沉重,狄羅族一南下,南蠻也趁火打劫,跟著入侵大梁南方——黔南。

一時間,華夏這片土地烽煙四起,百姓們幾乎很難找到完全不被戰火涉及的世外桃源。因為即使沒打仗的地方,當地的青壯也會被朝廷強制征去當兵。

但太子管不了這許多了。他只能說,皮之不存,毛之焉附?等消除了內患,等打退了外敵,好好地休生養息幾年,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所幸黔南方面,王朗還是有點能力的,穩住了黔南。

太子不知道的是,王朗憑借著的是他的‘先知先覺’,將南蠻族人擋在黔南之外,只是他維持這個局面也很吃力,也無法讓太子從黔南抽調兵馬去平叛。

太子本來打算親征的,但群臣反對,他身體不好,再加上老皇帝如今臥病在床,龍體是一日不如一日,如今的大梁烽火四起,也需要他居中調度。

如今前往徐州汝陰平叛的大將乃是與霍老戰神齊名的樊冶樊老將軍,這是一位因故榮養多年的老將軍,是太子親自去請,才將人請出山的。

集結了兵馬糧草之後,老將軍就率領大軍出發了,途中遇到幾股舉反旗的小勢力,列是一路碾壓過去,直接收拾掉了,真的是什麽阿貓阿狗都敢舉反旗!

太子接到會寧在短短一夜就丟失了的消息,也和朱大帥一樣,罵蔣欣等人無能,罵甘化城瀆職。他甚至比朱大帥還生氣,他明明都去公函交待緩化、會寧、松花府等負責人注意防備新伊春了。可是會寧該丟還是丟了,還丟得那麽快!

還有甘化城,好歹你也是平叛大軍,雖然給你的兵力有點少,也沒指望你滅了刑長風等人,但你領兵快點抵達,就算圍而不攻,讓對方有所忌憚,你應該可以做到吧?

********

那廂,朱大帥睡了兩個時辰補了補覺,醒來後想到刑長風率軍偷襲會寧一事,仍舊覺得很糟心。

主要還是因為朝廷太不作為了,別的就不說了,反正和他沒多大關系。但是北狄南下一事,先前太子現身伊春的時候,就已經有了苗頭。他當時也和太子說了,並且告訴太子,軍隊的兵器有部分磨損得很厲害,和北狄對打的時候,士兵們總因這個而吃虧,問他不能把已經磨損卷刃了的兵器給他們換一換。朱大帥當時覺得,糧草不用朝廷操心,但兵器好歹給點吧?

當時太子只說如今朝廷也困難得很,但他會盡力。可是從太子逃離伊春,已有時日了,未見朝廷給他們更換兵器也就罷了,限鹽鐵的令卻下達了!朱大帥都不知道說什麽好。如今北狄確確實實南下了了,對方集結的時候,他就派人快馬加鞭將消息送往京城,也不知道朝廷這次會不會有所表示?增援他是不期待了,但他覺得,朝廷給點糧草安撫一下也好啊。要知道,他們是在為大梁打生打死的。

朱大帥長嘆一口氣道,“施眉啊,我覺得我們不能這樣下去了。我們在前面和狄羅一族打生打死,刑長風等人卻在我們身後使勁地擴大地盤,這樣不行啊。這回他們偷襲會寧,明天他們會不會偷襲綏化或者松花府等地?我覺得,我們應該想個辦法,讓刑長風等人忙起來,當然若是能幫忙分擔一下狄羅族的火力那就最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