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第2/3頁)

尚未離開的太子在第一時間就知道了檄文的內容,當下震怒,“亂臣賊子!全都是亂臣賊子!”人活於世,誰還能不受點委屈?!他堂堂太子,還不一樣地受委屈?刑長風怎麽就受不得了?

刑長風的檄文遍傳天下之後,無數被錯待或者自以為被錯待的將領躍躍欲試,但他們都在等,等什麽呢,自然是朝廷的反應。

不過這些都還在暗處發酵或者醞釀,他們可以暫時不管。

祭天後,他們將太守府更名為城主府。刑長風卸去大梁曾經封的冠軍大將軍的頭銜,自封伊春城主。

姚春暖等人忙瘋了,因為接下來,各種體系,以及封賞等事宜,這些都是他們幕府的活。

這次所有參與的將士屯民們,都有功勞,都要進行封賞。謀反一事,知情人少,知道計劃的,無一不是軍屯高層或者軍屯的核心人物。而軍屯的士卒以及屯民們,大多數都是被夾裹的。人家雖然是被動的,但好歹也算陪他們冒了那麽大的風險了,有功者不少,封賞是必須的,這樣才能穩定後方。

除了這些人,還有別的人。亂臣賊子可不是那麽好當的,人家將身家性命提在褲腰帶上給你賣命,為你出謀劃策,為你沖鋒陷陣,如今地盤打下來了,該封的就要封該賞的就要賞。只有將他們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捆綁在一處,底下的人才會繼續為你拼命,大家才會一起朝同一個方向使勁。

刻薄寡恩可不行,不能讓人家冒著巨大的風險,到最後,所獲卻寥寥無幾,那是自毀根基。想讓人給你賣命,想要他們的忠誠,就要讓他們得到相應的回報,讓他們看到封侯拜相,封妻蔭子的希望,讓他們看到璀璨的未來。

再者他們是新勢力初建,也需要一次大的封賞來振奮人心,讓士卒讓百姓歸心。特別這次的封賞,軍屯的將士和屯民們,會拿走大頭。正因為如此,封賞才更應該進行,姚春暖始終認為,軍屯才是他們的根本,發展的根本。

其實不止她忙,幕府成員,以及諸位將領都忙,忙瘋了,戚應善也不例外,他這次也立功了。等這次封賞後,他的地位會上升一大截。

這些天,姚春暖忙得腳不踮地的,真可謂睡得比牛晚,起得比雞早,每晚回來,喝上半碗粥墊肚子,洗完澡之後,才會去看一下小姚晞這個小家夥,才去歇下。

這一晚也不例外,但是她回到後,發現姚母還沒睡,像是特意在等她。看到她回來,連忙讓下人將一直溫著的粥端上來。

這會,姚母手裏拿著針線在做,旁邊睡著一個小團子。

燈光不好,姚春暖勸她晚上少做點針線,說話的空档,姚春暖忍不住上前看看女兒。

“怎麽回事?”女兒的睫毛都粘在一塊兒了,眼睛周圍看著還有點紅腫,像是大哭過?

“這小家夥多日不見你,很想你。今晚一直撐著不睡,最後因為太困,又想等你,都哭了,最後是哭著睡的。”姚母看著,是好氣又好笑。

姚春暖心疼地將她抱了起來,在手裏還掂了掂重量,“今晚就讓她跟我睡吧。”

看著燈光下,一臉柔色的女兒,姚母神色恍惚,他們軍屯大將軍反了,女兒最近早出晚歸的,沒想到竟然是忙著這樣的大事。

聽說這次,大將軍,不,已經是城主大人了,會對軍屯所有立功之人,進行大封賞。女兒本來就是軍屯的三四把手,聽說這次功勞也不小,平移過去,豈不是要成為管理整個伊春的三四把手?一時間,她是激動又驕傲!

這兩日,吃晚飯的時候,她公爹特意叮嚀他們家最近低調點,可以高興,行為別太張揚了。想來,封賞的事應該是真的。

對於伊春封城戒嚴一事,祭天之後,城主府也張貼了布告。布告的內容主要是告訴城中的老百姓,伊春城將於三日後開啟大門,有離城需要的老百姓們,需要提前做個登記,等城主府這邊確認沒問題之後,便可離城了。

對於這則布告,百姓們議論紛紛。有想走的,有不想走的。

“你們想走就走唄,人家城主府這邊只關了四五天城門就給咱們老百姓放行了,說明根本就不稀罕咱,別成天想著留在伊春有多麽不好了。”

有高壯的大漢當下就嚷嚷開了,“老子不走,老子早就當膩了大梁國的百姓了,這回倒要當當刑城主治下的百姓試試。老子要求不高,活得像伊春軍屯那些屯民一個樣就行。”

“我也不走,現在的日子和以前又沒什麽不同,甚至更好一點,至少咱們城中的宵小不敢冒頭了。”

“走,能往哪走?西北邊在打仗,兩異姓王反了,估計南邊南蠻也快忍不住了,別說各地還有匪蔻,中原大地處處烽煙,哪裏有安身之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