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只錮不殺

若果如荀、程,二曹黨智囊所言。背後主謀,乃出史侯。史夫人,奉命而為。史門弟子,舍命相刺。董承府中,必有史門細作。且為董承所信,故能刺探隱秘。如此,方能行『移花接木·嫁禍離間』之毒計。假董氏三族,離間甄都君臣。

亦如荀、程所言。董女食母,嫌疑最大。奈何,先前董承滿門下獄,未及細問。今又被董重,悉數劫掠入宮。宮門禁閉,內外隔絕。急切間,斷難求證。

然無論如何,此仇不報,誓不為人。

“報。”便在曹孟德,思緒萬千,無有定論時,廊下心腹來報:“漢中投刺。”

“前堂一見。”曹孟德,語氣驟冷。

“喏。”心腹領命自去。

卞夫人,起身服侍。待梳洗更衣,步入前堂。正是女扮男裝,匆匆來去,史夫人。

“拜見司空。”史夫人,諂媚如前。

“夫人免禮。”曹孟德,喜色如先:“漢中大軍,可為某用乎?”

“天子敕命,驃騎大將軍,不日將兵南都。司空,以為如何?”史夫人,笑問。

曹孟德,心中一動:“南陽荒廢,然處要沖。足可,南拒荊襄,震懾淮南。奈何,徐州呂奉先,無人掣肘。”

“聞,薊王已發敕令。四鎮皆遠避甄下。呂奉先,豈違薊王乎?”史夫人,自是消息靈通。換言之,甄下仍有門人可用。

“夫人,所言是也。”曹孟德,仍心存疑慮:“然若,廢天子而另立。焉知,薊王何為?”

“董侯、史侯,皆種出先帝。何人為帝,於薊王何易?”史夫人,心平氣和:“賤妾以為,司空所慮,非是薊王,乃漢中天子也。”

“哦?”曹孟德,不置可否:“夫人,何以知之。”

“天子立五鬥米師張魯為國師。五鬥米乃出天師道,與太平道,多有苟且。司空乃出名門,焉能不懼乎?”史夫人,言之鑿鑿。

正如漢中、江東,素為關東士族所鄙。正因,不獨尊儒術。反假借仙佛之力。與兩漢四百年,經學傳家,儒術治國,背道而馳。更加,史侯乃出史道人家,慣用神鬼之術。關東士林,焉能不忌。

曹孟德,真真假假:“夫人,所言是也。”

“天子欲立司空為漢相,尊‘相父’。位在國師上。待國師伴天子大駕,徙都甄下。無五鬥米,徒眾相助,司空除之,譬如牛刀割雞。易於反掌也。”史夫人諂媚而笑,然寒氣逼人。

謂“最毒婦人心”。

“夫人,神智。”史夫人所思所想,曹孟德心領神會。

正如史夫人所言。史侯欲坐領關東,籠絡士林,重拾儒術,乃為必然。如此,五鬥米道,斷難出漢中。張魯若識時務,必如閑雲野鶴,遠離朝堂。如若不知進退,假曹孟德之手除之,永絕後患,何其易耳。史夫人,更可假公濟私。除張魯,史門方可興盛。比起五鬥米,劣跡斑斑。史門弟子,並未裹挾黃巾之亂。當不為士族所恨。

彼時,史門天子,一統關東。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也。

“司空,何所言?”事已至此,多說無益。史夫人柔聲求問。

“驃騎大將軍,出屯南都。某必陷甄宮,殺二董。”曹孟德,話鋒一轉:“然,某誓不為賊臣。”

“司空何意。”史夫人,眼中一閃戾芒。

“‘士可殺不可辱’,況天子乎?”曹孟德,不為所動:“天子可錮,不可殺。”

“可錮,不可殺。”史夫人略作思量,這便醒悟:“司空,欲禁董侯於宮中,以待(漢中)天子乎?”

“然也。”曹孟德,擲地有聲。

“此,茲事體大,非賤妾可決。”史夫人,言盡於此。

曹孟德,以禮相送。

待起身,堂已無人。

甄都宮,承光偏殿。

“大兄,大兄?”安集將軍董承,榻下輕喚。

“何人!”董重拔劍而起。待看清來人,這才暗松一口氣:“何事擾攘。”

“大兄且隨我來。”董承低聲答曰。

董重不疑有他。這便披甲下榻,隨董承前往禦苑。

亭內一盞宮燈。正是太醫令跪伏。

董重不解:“太醫令何事?”

見四野無人。董承這才附耳言道:“乃出前朝隱秘……”

“哎呀!”待得聞詳情,董重捉刀而起,便要殺人滅口。

“大兄且慢!”董承急忙攔在,太醫令身前。

董重,須發飄張,怒目睜圓。心中千回百轉,亂作一團。

“何人,何人所為。”再出聲逼問,已徹骨極寒。

董承有苦自知:“大兄,可記‘唐周’否?”

“嘶——”急切間。董重如何能憶,前朝舊事。

董承這便將往事,娓娓道來:“光和五年,大賢良師張角,以中常侍封谞、徐奉等為內應,約以甲子年(中平元年),甲子日(三月五日),內外俱起。號‘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不料,卻因洛陽良工唐七,並妻周氏,而事發。時以薊王為首,攜五官中郎將等,案驗宮省直衛,及百姓有事太平道者,誅殺千余人,推考冀州,逐捕(張)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