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攻守易主

已程不國水軍,抄掠折利呾羅城。令黃支國如芒在背。

是否與薊國海市合謀,眾說紛紜。然待百艘鬥艦,五日後如約而至。本是黃支國,重金購買。卻被薊國海市,先假於折利呾羅豪商,充作武裝商船。又令時局,撲朔迷離。

為何遲來五日。只因先前,折利呾羅豪商,頗多顧慮,不願便宜行事,是其一。且售賣軍艦,與售賣商船,亦不可等同,為其二。故一來二回,多費五日。

在商言商。薊國海市,言出必行。既售黃支,又豈不賣折利呾羅。

於是乎。多有人深信,乃已程不國水軍,趁火打劫。更何況身毒列國與已程不國,積怨頗深。北島豪強,多出身毒,足可例證。覬覦已程不國“摩尼珠地”,早已不是秘密。後世本島僧伽羅人和南下泰米爾人,爭戰不休,乃至南北對峙,王朝分裂。亦屢見不鮮。

先前,已程不國,困守孤島,敢怒不敢言。今與薊國通商互市,又憑摩尼珠,一夜暴富。購買薊式鬥艦,樓桑兵甲,並諸多機關重器。水軍因而強盛。趁機報復,亦在情理之中。

許,正是得聞,黃支豪商,販百余艘木蘭大舡。又聞黃支國主,求購百艘鬥艦。已程不國才轉攻折利呾羅。

若果真僥幸得存。又豈無鬥艦禦敵。

黃支國主,累日召見角市丞,欲索回百艘鬥艦。已求早日,得償所願。

忽然之間,形勢反轉。

已程不國,因互市薊國而勢強。與扼守大江口之多摩梨,呈上下夾擊之勢。身毒東部海岸線,皆在薊王掌控之中。

此皆是後話不提。

話說,薊王率中壘,朔江而上。逆進枝扈黎大江,奔赴華氏城。

華氏城,又稱“巴連弗”邑。先時(前490年),本是身毒阿阇世王,在枝扈黎大江邊所建塢堡,後擴為大城。稍後又為十六大國之摩揭陀王都,取代原王都王舍城。位於枝扈黎大江南岸,“周七十余裏”。足見其闊。

“拜見主公。”九國兵敗,張遼、龐德攜麾下精騎,奇襲奪城。一舉平定摩揭陀。

“諸將免禮。”薊王如沐春風。

錦馬超,則攜三千西烏鐵騎,攻占瞻波城。十國連兵,三大國皆敗。余下小國,不攻自破。由諸將麾下五校據守。循大漢軍制,稱將軍號者,營必五校:前後左中右。牙門將,亦列將軍位。故麾下有五校尉。

校尉麾下兵卒,不一而足。薊王為輔漢將軍時,大營五校,各有精兵二千五百,輔兵二千五百。共計五千人。此乃“滿編”。通常多不滿員,如北軍五校,一校七百,不足千人。除部分軍資,乃由朝廷供給外。余下,需將軍自籌。自養兵卒,謂之“私兵”。自桓靈以來,天下播亂,群盜蜂起。兵士多募,幾成慣例。

朝廷無力供給,唯行軍屯。故凡將軍,必割據州郡,蓄養兵士。遂成群雄並起。乃至藩鎮林立。能如薊王,沃土千裏,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鳳毛麟角。

故言,薊王堪比光武。身證三興之聲,此起彼伏。幾成天下公論。

尤為可貴。薊王一切,皆合天命。出身漢室,有高祖之風。天下英傑,慕名來投。終歸,人心思漢。

十國敗兵,皆被移至臨江城,督造江曲港。城內除些許豪強私兵,皆為漢軍把控。今又得中壘白毦,並麴氏先登、列城陷陣屯駐。可謂固若金湯。

摩揭陀國,素為身毒歷代王朝,發家之地。其國大都,亦是身毒第一雄城。位於北身毒中央。其城,可分為宮城並都城。西部宮城,名喚“拘蘇摩補羅城”,意譯“香花宮城”。東部都城,名喚“波吒厘子城”,意譯“華樹之子城”。簡稱“華子城”,謬為“華氏城”。

拘蘇摩補羅城與波吒厘子城相鄰,位於波城之西。蓋因拘蘇摩補羅城,中心漸向西移,其故地遂發展為波吒厘子城。

得此國。枝扈黎大江,中下遊列國,皆在羈縻之中。

此城東西綿長,南北促短。薊王實地觀瞻,城市規模雖有誇大之嫌,卻也足可稱雄身毒。然城市建造,為最大程度,利用枝扈黎大江,水利之便。故東西長達三十余裏。南北不過五、六裏。其布局,可比橫豎六裏大城,五座聯排。之所以有五百余處城樓,六十四座城門。多是切割內城,環環相開。

扁平如斯,守城極其不利。尤其薊國霹靂投石車,遠射八百步。橫列枝扈黎大江,石發如雨,半城廢墟。

誠然,攻守易主。此城於薊王,則有大利。

試想,憑鐵壁鏵嘴,堅船利炮,薊國水軍之利。防禦此城,可謂綽綽有余。再掘四十裏明渠,環繞城池。如此,北江南渠,前後夾擊。滿城皆為廢墟。何人敢輕言謀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