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惟命是聽

聞此言,多摩梨王,如釋重負。

“然,兩國交兵,必有勝負。”薊王言道:“王上既言,‘惟命是聽’。當與孤,同往城下一行。”薊王之意,乃是命多摩梨王,招降大秦婆羅門,王城守軍。

“敢不從命。”多摩梨王,果然唯命是從。

累日來,環渠內捆紮竹柱,已被匠人悉數打撈上岸。上下環渠,閘門處,正起二水砦。待築畢,可為環城港關津。船舶往來,上進下出。環渠兩岸,皆可辟為環城港街衢。

效仿臨鄉環城港。聖河港,微縮模型,將作寺已呈報薊王當面。只需大秦婆羅門王,開城納降。薊王“聖河城”,即日開工。

稍後,薊王遣使入城。與大秦婆羅門王,相約一見。

待見三面清鋼琉璃壁內,多摩梨王與震旦薊王,並肩而立,談笑風生。大秦婆羅門王心知,大勢已去。

趁熱打鐵。公車令郭瑉,奉命入城。雖仍有二路援軍未至,然城內二十萬多摩梨援軍,已無心再戰。若惹惱了薊王,一聲令下。多摩梨王,假“言而無信”,命城內多摩梨援軍,反戈一擊。生靈塗炭,血流成河。滅國亡種,旦夕之間。

得漢使,曉以利害。大秦婆羅門王,遂舉國歸附。

“為今之計,該當如何?”南線戰局已定,薊王笑問。

軍正沮授答曰:“可行『反·反間計』也。”

《孫子·用間》:“反間者,因其敵間而用之。”疏曰:“兵書有反間之法,謂詐為敵國之人,入其軍中,伺侯間隙以反告己,軍令謂之細作人也。”

八分田沮,天下知名。沮授位列六大謀主之列,又得徐庶、法正,鼎力相助。運籌帷幄,決勝千裏也。

謂以己之長,攻彼之短。若論大乘佛法,薊王遠非馬鳴菩薩之敵。然論二國交兵,勝戰之道。普天之下,唯我獨尊。又謂狡兔三窟,爾虞我詐。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中夏地薄,為求三餐足食,而費盡心機。無所不用其極。

反觀身毒諸國。“氣序和暢”,“稼穡時播”。所謂“時播”,便是無分節氣,隨種隨收。諸國皆可,一季三登。

來之不易,倍加珍惜。得之容易,棄如敝履。

於是乎。列國自上而下,不思進取,安於現狀。

一言蔽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捫心自問。若非螽斯衍慶,綿延三百子嗣。慮及,縱千裏封國,亦不足分。薊王何須勞師動眾。遠征身毒。比起江表十港,海外荒洲。多為人煙罕至,不毛之地。身毒畢竟是文明古國。雖遠不及大漢,然卻頗有根基。稍作改變,大有可為。不必事事,從無到有,白手起家。

盡取列國之地,分封諸子。再和親,列國主。向化之風,歷久彌新。不出數代,皆為漢土。大雪山南麓,若為漢土。北麓西王母國向化,指日可待。

薊王欣然笑問:“計將安出?”

“主公只需,如此如此……”軍正沮授,附耳言道。

薊王笑嘆:“妙哉。”

自瞻波國南境,“東行四百余裏至”迦征伽羅國。“自此東渡殑伽河,行六百余裏至”大秦婆羅門國。

換言之,瞻波國距大秦婆羅門國,足有千裏之遙。

因裹挾象兵,日行不過百裏。需足走十日,方能抵達。又因裹挾諸多小國,並與摩竭陀國,合兵一處。更拖慢行程。

此刻,九國聯軍,將將抵達,迦征伽羅國廢都,伽郎婆聚落。此國,“自(唐玄奘抵達)數百年王族絕嗣,役屬鄰國,所以城郭丘墟,多居村邑”。

之所以,裹足不前。亦因六百裏外,戰報傳回。

知薊王掘環渠,陷多摩梨二十萬聯軍於孤城。又趁多摩梨大軍,傾巢而出。王都空虛,趙雲、陳到,一戰功成。聖河以南,至殑伽三角洲,皆為薊王所據。

聯軍大營,氣氛凝重。

謂“矢在弦上,不可不發”。既勞師動眾,又師出有名。未戰先卻,無功而返。如何向國君交待。

眾將皆束手無策。

忽有兵士來報,多摩梨王,遣使入營。

急忙請入帳中。使者遂取多摩梨王,血書相示。

書中,多摩梨王自言:屈膝投敵,乃被逼無奈。今忍辱負重,已取信薊王。並自告奮勇於薊王當面。詐言,遣大秦婆羅門王城內,二十萬被困多摩梨援軍,為先鋒過河,禦敵於國門之外。

實則,暗行反間計也。

待兩軍對壘,多摩梨援軍,必臨陣倒戈。反沖薊王中軍。九國聯軍,揮軍掩殺。漢軍背靠聖河,縱有機關樓船,亦無處可逃也。只需將薊王,困死本陣。此戰,當可全勝也。

營中諸將,大喜過望。

人稱,多摩梨王多智。今日一見,名副其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