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7章 輕車赴會

“夫君切莫大意。”上元柔聲道:“竹隅女王,亦出仙門。”

見上元欲言又止,薊王心中一動:“元妃,何不明言。”

“回稟夫君。”雲華先言道:“傳聞,竹隅女王,曾入瑤池仙會。險為墉宮之主。”

無怪上元,諱莫如深。竹隅女王,與西王母國,早有淵源。譬如東女國習俗:女王若死,國中多斂金錢,動至數萬,更於王族求令女二人而立之。大者為王,其次為小王。若大王死,即小王嗣立,或姑死而婦繼,無有篡奪。

據此可知。東女國,王位繼承制,非傳嫡女。而傳王族“令女”。王族若無令女,則“姑死婦繼”。

由此可知。西王母繼位,許亦如此般。

再思華妃所言,“曾入瑤池仙會,險為墉宮之主”。當知,竹隅女王,曾深度參與,上代西王母傳位。且還險些成為新一代“墉宮之主”。

薊王這便了然於胸:“原來如此。”

此亦印證,無人可長生不死。西王母亦如諸夏仙門,需歷生死交替。

沿大雪山南麓,自南榖國以東。與身毒皆非同種。薊王竊以為,除去蜀身毒道。雅魯藏布江,亦是主因。

雅魯藏布江,古稱央恰布藏布,意為“從頂峰流下之水”。發源於喜馬拉雅北麓,傑馬央宗冰川。經藏南入印度,藏南境內,稱底杭河或香江。並於藏南巴昔卡附近,印度阿薩姆邦境內與其他兩河合流,稱布拉馬普特拉河。流經孟加拉國,又稱賈木納河,於瓜倫多卡德與恒河匯合,形成恒河三角洲,最後注入孟加拉灣。全長近七千裏。

雅魯藏布江上遊,自西向東,沿喜馬拉雅北麓順流而下。自藏南巴昔卡,轉入山南,又自東向西,順下南麓。正如中夏大河、長江,二大文明之源。

雅魯藏布江並賜支河,亦是高原部族,文明之源。除羌人、越人、月氏、塞種等,諸夏各部外。另有南山土著達羅毗荼人、尼格利陀人等。雅利安人,則沿恒河流域,自西向東遷徙。

於是,文明的沖突與融合,便在雅魯藏布江與恒河交匯之處,反復上演。

事實上,在歷史的長河中,擁有先發優勢的諸夏帝國。從未失去,對雅魯藏布江,全流域的掌控。直至工業文明取代農耕文明。

作為守護初火的帝國。漢文明圈,此時更是根深蒂固,枝繁葉茂。

一言蔽之,人心向漢。

時下竹隅國,其國境大略為,後世錫金、不丹加藏南。本名不見經傳。亦因西王母國重立,而聲名鵲起。統一之東女國,更有統一之西王母信仰。再加背靠大漢賜支都護府,經黑水、弱水等,順下高原與巴蜀相連。得漢家文明,不斷哺育。正迅速從母系部落聯盟,向城邦轉化。更有甚者,漢羌融合,大勢所趨。正如北地,皆為薊人。

竹隅女國,扼西王母國南大門。於東女諸國而言。其重要性,足可與扼河西走廊,西出咽喉要道之河西四郡,相媲美。

於薊王而言。得竹隅女國,山南諸國,便如同西域諸國。羈縻內附,水到渠成。若增開山南都護。與嶺南都護,東西合圍。三南半島,身毒半島,歸於漢土,指日可待。稍後,賜支都護府,改立梁州。三南半島,立為寧州。身毒半島,立為豐州。分封子嗣,足矣。

唯恐河曲馬,不適平原。走走停停,並未疾行。

仲夏之夜,宿營曠野。山麓谷地,涼風習習。兵車大營,燈火通明。

五十二王駕營房。

斥候來報。霹靂川,明日可達。

川上高坂,立有行營。遍插三足烏旗。正是竹隅女王營地。

十萬大軍,行軍布陣,屯駐立營,皆有講究。先有斥候,沿途打探,據山川地形,行軍腳程。提前擇選,適宜之地。而後由拓土先鋒營,提前整備營盤。亦待萬乘兵車抵達。

通常而言,三日立行營,十日立營砦,足月立大營。謂“行營”,便是可行可止,立行立止。除必要營房,余下附屬設施,皆不展開。亦不埋鍋造飯,禁湯池洗浴。兵卒皆食所攜軍糧,便是所謂“贏三日之糧”。第十日,立營砦。兵車半數展開,庖廚、湯池等,一應俱全。然如軍市等,後勤營地,則不展開。

行軍足月,則立大營。兵車營地,全部展開。軍市亦對將校軍官開放。

如接兵禦敵,則視情勢而定,不必拘泥。

距霹靂川一日裏程,薊王立兵車大營。未嘗沒有,威服之意。

謂養精蓄銳。薊王已絕房事數日。上元、雲華等侍寢女仙,亦稍復元氣。

明日,只需輕車赴會。

牙門八將,守備大營四門。隨演武決勝,揚名四海。皆是萬中無一,少年英雄。此次遠征,亦是博取功名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