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意落心安

薊王宮,一裏之回,七重錯落。

居中靈輝殿,三重之上,以十字飛閣與“回”字四宮相通。

四宮三重以上,呈“凹”字形,居中為禦苑。可經飛閣,進出東、西、南、北,四處觀(景)台禦苑。

東、西二宮,自四重起。前後包夾禦苑,位於“凹”字形,左右兩側凸出部分的二座大殿。東宮為鴛鴦、飛翔,西宮為昭陽、蘭林。西宮禦苑,正對王太後所居增成殿。西宮三殿,增成居中;昭陽、蘭林,一上一下。只需經增成殿,順下一重。出門便是西宮禦苑。

換言之,十字飛閣連接的,正是四宮禦苑,並靈輝殿。

增成殿,為西宮主殿。左右偏殿,華室眾多。融漓引麋氏並曹氏,入右殿一間華室。推直欞門視之,雕楹漆銅,窗明幾凈。薊國營城,便利舒適,堅固防火,二相宜。赤金鑲銅柱,鹽漬木梁架。輔以秦磚漢瓦,清鋼琉璃。墻壁皆塗白堊保暖防火,水暖水洗水淋齊備。冬暖夏涼,宜居四季。

尤其漆木地板,一塵不染。“淩波羅襪輕”,“珠翠半分明”。

薊國宮廷素紗襌衣,珍貴如金玉。入鳳梧館,沐浴更衣。麋氏、曹氏,初次得見。雖有宮女服侍穿戴,難免面紅耳赤,心中慌亂。終歸薊王宮廷,貴氣非同常人。

又聞。素紗襌衣,顏色亦與品秩相配。二千石以上,采十二色,輔以金絲珠玉。千石以上,采九色,禁紫紺,輔以銀絲珠玉。六百石以上,采九色,禁丹紫紺,輔以銅絲珠玉。三百石以上五色采,青、絳、黃、紅、綠,輔以鋼絲珠玉。二百石以上四采,青、黃、紅、綠。二百石以下,緗縹(淺黃與淺青)及本色(淺白、淺灰等)。另外刺繡花紋,亦有不同。

素紗薄如蟬翼,珠圓玉潤,若隱若現。床笫之間,平添一抹風情。謂“濃妝淡抹兩相宜”。便在一個“透”字。

三女年紀相仿,清白無垢。亦無心事深沉。自當無話不談。

融漓畢竟早來。又曾身逢危難。得王太後庇護,這才轉危為安。父母遷居南醴港城,主持司炎館。南巡時,薊王已命水衡都尉,於司炎館周遭,增築榑木城,督造九津港。為四濟渠,市舶要沖。南北珍貨,交匯之地。並於百裏枝津,縱橫之地,新設融氏縣。引十萬大山部民,傾巢而出。舉家來投者,日以千戶。

薊王又請命二宮太皇,封融漓“融氏君”。時人皆稱“祝融夫人”。

薊王宮人,皆尊融漓為“南融君”。凡稱女君,必是一縣之主。融氏縣,便是融漓湯沐邑。可傳子孫後代。如滎陽君馬貴人、淯陽君安貴人、吳房君華貴人,湯沐邑皆可傳於薊王子。母憑子貴,子以母貴。相得益彰。

話說,若薊王願意。為諸妃皆求得一縣湯沐邑。未嘗不是,發家之道。比如,先前為西域諸妃所生子,求得都護府百城之地。因果來由,便是湯沐制。凡薊王所請,料想,二宮太皇當心照不宣,有求必應。

薊王畢竟,有禮有節。如秦後、甘後,皆擇象林苑中三十六小苑,為湯沐邑。所授,皆出王家產業。並未宰割大漢舊土,攫取民脂民膏。

且循例。為縣君者,必封貴人。可否為“融後”,事關嶺南大局。薊王自有所慮。且又是王太後,耳提面命,西宮長大。融漓日後如何,不可限量也。

移開半扇清鋼琉璃欞窗。秋風送爽,滿室花香。

“如何?”融漓笑問。

“薊國營城,名不虛傳。”曹氏言道。

麋氏卻道:“長居於此,兄長足可心安。”

融漓眸生異彩:“正是心安。”

“融漓。”

“麋貞。”

“曹瑩。”

三姝互報名號,結為好友。

只需入宮。凡日常,皆是宮儀。融漓事無巨細,娓娓道來。麋、曹二姝,默記於心。便有疏漏亦無妨。只需細心觀摩,斷不會出錯。各式用器,五花八門。便是富貴人家,亦難得一見。尤其水洗水暖,盥洗室、衛生間、浴室,花廳、茶亭、暖閣,各有功用。青瓷鋪裝,暖玉堆砌,琉璃畫壁。錯金銀竹節博山座爐,薰香氤氳。鎏金大明日光落地銅鏡,光可鑒人。凡侍寢妃嬪,還有女侍醫服侍。從頭至足,由前往後,自內而外。務必盡善盡美。

更有甚者。一裏之回,七重錯落,可賞可玩之處,不勝枚舉。日常所需,南宮披香殿,少府織室、考工、禦府、尚方、中藏府等,琳瑯滿目,應有盡有。且歷年所獻國禮,薊王亦會命少府,分批取出,制成衣服器物,賞賜後宮佳麗。即便等不及四時賞賜充給,家俸並宮俸,亦足可支取。

南宮披香殿,少府各署,另一個重要職能,便是為後宮造物。珠寶首飾,胭脂水粉,內衣外服,家私擺件。凡有所需,皆可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