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人心難琢

薊王巡視東境,只行遠觀,未曾上岸。唯恐擾亂工期。恭迎王駕,儀制甚盛。即便酌情減免,亦需諸事中斷,臨岸遙拜。

三足踆烏,王旗不張。如同薊王離都,王城落旗。以示不見。

或有人言,既然“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薊王後宮,群芳爭艷,姹紫嫣紅,又做何解。

須知,匏(páo)一剖成二瓢。

匏,既葫蘆。又稱“瓠(hù)”、“壺”、“蒲盧”等。《詩經·豳風·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便是此物。《本草綱目》亦載有“懸瓠、蒲盧、茶酒瓠、藥壺盧、約腹壺、長瓠、苦壺盧”七種稱謂。

若將人比作“滄海之一粟”,“江河之涓滴”。一瓢之量,甚是可觀。何況,瓢還有大小,深淺之別。

『後宮是利益的集群』。名為爭寵奪愛,實則爭權奪利。如前所言,婚姻是最高等級的擔保。利益優先,便是後宮。情欲上頭,便是種馬。諸君需謹記。

王治國,後治宮。君王不治國,專治宮。整日裹挾宮鬥爭寵,沒完沒了,兒女情長,家長裏短。古往今來,前所未見。

薊王之所以,家和萬事興。正因早有先言。三百子嗣,皆為縣主。夜禦七妃,風雨無阻,任勞任怨。利益均分,雨露均沾。更加薊王,長情之主,公孫長姐,如有神助。不然,陰溝翻船,乃是必然。

何為長情?“人不如故”。若薊王喜新厭舊,公孫長姐,斷難善終。

正因牽扯各方利益。唯恐“牽一發而動全身”。故薊王對和親,日益慎重。對甯姐姐之事,猶豫不決。亦有此因。

先利而後益。無非是多寡而已。諸妃初入薊王家,利益多,情義寡。日久生情,利益更多,情義亦多。占比幾何,人心難琢。然,唯三墩少時相交,利少情多。

甯姐姐,尤其珍貴。

終歸“金玉有價,情義無價”。

於是才有“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後事如何,後人評說。於時人而言,此便是道義所向。

然,劉備不無擔心。以甯姐姐,嫉惡如仇,太平聖女。以王後禮,嫁入家門。於後宮而言,究竟是何利弊,猶未可知也。

誠然,愛屋及烏。既是三墩妻妾,又誕王嗣。料想,嬪妃美人,皆可得甯姐姐善待。只需清白赤誠,無有心機。當可一世無憂,善始善終。

怎麽說呢。甯姐姐出嫁,好比滿級降臨新手村。無有一合之敵。

“呼——”心念至此,薊王不禁長出一口濁氣。

身旁安貴人窺見,這便笑言:“夫君英雄了得,亦為情所累乎?”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薊王亦笑。

這便收拾心情,繼續北上。船泊桃花島,桃花浦水軍行營。薊王換乘雛鴉號,渡海登岸。

環視周遭,人跡罕至,不毛之地。馮美人遂問:“敢問夫君,此地有何不同?”

劉備笑答:“將作寺來報,此處有溫泉。炎熱特甚(70°)。”

“原來如此。”馮美人百媚橫生。

循路而進。將作寺良匠已初辟小徑,綿延入山。

溫泉北近“三首山”,南傍平原。

三首山,因三峰矗立,狀若人首而得名。高約百五十丈,奇松怪石,地勢險要。扼遼西走廊。東南阪上有瀑,名“三道懸流”。將作寺已於中峰頂,築烽堠,立燈塔。

此泉,始載於唐初。宋人亦有書:“自隰(xí)州八十裏至海雲寺(望雲寺)”,“去海半裏,寺後有溫泉二池”。即此泉。

溫泉湯館,已先行修建。正是後世望雲寺之所在。

薊王心有靈犀,取名:“觀雲館”。

溫湯可治百病。只需有溫湯之處,必引薊人,趨之若鶩。此地當大興。

薊王攜諸妃入館,先傳將作寺匠師覲見。

“拜見主公。”來者,正是曾主持二崤城修築之將作寺大匠師,畢諶。今又被委以重任。主持東境修造事宜。

“畢師免禮。”薊王笑道:“賜座。”

“謝主公。”畢諶再拜落座。

“此地當置一縣。”薊王開門見山。

“主公明見。”畢諶答曰:“此地距碣石宮,約三百裏。距文成縣,約百三十裏。百裏一縣,正當適宜。”

“選址何處?”薊王又問。

“西距此館五裏。”畢諶又答:“背倚丘陵,南臨渤海,雄踞遼西走廊,中通咽喉之地。兵家必爭也。”

“甚好。”劉備欣然言道。薊國營城,毋需多言。

“請主公賜名。”擇日不如撞日。

“既在三首山之南,當可名‘首陽縣(興城)’。”薊王言道。

“回稟主公,隴西郡已有此縣。於渭水之北。”畢諶答曰。永光二年(前42年),征隴西羌,馮奉世為中軍,“屯首陽西極上”,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