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棄親從曹

話說,自呂布舉兵,曹孟德泰山班師。荀彧、程立等人,力保三縣不失。

曹孟德這才有立錐之地。與呂布鏖戰兗州。

相持月余,各有勝負。曹操更借蓋海之利,行水路遊擊。光復東郡大半。至於周遭郡國,國相多出王允任命,故於二方中立。不裹挾曹呂之爭。

得魯相宋奇,暗中相助,曹操自泗水運回萬套吳房兵甲。雖不及樓桑兵甲,清鋼百煉。卻也有五十煉。足可一用。

範縣,衛將軍大營。

“報,中壘校尉自乘氏歸,範令家小俱在。”便有斥候來報。

“甚好。”曹操大喜。

聞家小得釋。帳中範令靳允,涕淚下拜:“謝明公,活命之恩。”

“子實,速起。”曹操離席攙扶:“呂布執母、弟、妻、子,為質。然子實忠心不二,設伏兵,殺氾嶷。勒兵自守,保全縣境。操,又豈能令子實,母子俱亡乎?”

時,呂布舉兵。荀彧與程立,甄城定計。由程立東出,安撫吏民。程昱路過範縣時,勸縣令靳允,智識明主,不要屈從呂布。此時,呂布已抓走靳允母、弟、妻、子,迫其開城投降。靳允納程立之言,毅然“棄親從曹”。置伏兵,將前來接收城池的呂布部將氾嶷殺死。隨後率軍堅守縣城,保全三縣有其一。

聞靳允家小,皆被關押在乘氏縣牢。曹操遂命中壘校尉李乾,攜死士入乘氏救援。乘氏北依濟水,毗鄰大野澤。有蓋海艦隊護送,裏應外合,呂布守將,自無可爭鋒。

李乾此去乘氏,除救靳允家小,順帶慰勞濟陰諸縣。畢竟李乾乃乘氏豪雄,曾有賓客數千家。諸縣雖不能率眾來降,當可動搖呂布軍心。

“拜見明公,幸不辱命。”李乾攜二子入帳。

“仲雄屢立大功。操之幸也。”曹操喜問:“諸縣如何?”

“回稟明公。過路巨野,別駕薛蘭、治中李封,與我密會。”李乾抱拳言道:“言,願說城中大姓,夜開濮陽城門。”

“哦?”濮陽乃呂布立營之地,若能一戰勝之,兗州可定矣。曹操焉不動心。

程立諫言:“此二人本是明公所舉,卻背主投敵,甘為呂布所驅。此中有詐,斷不可輕信。”

“仲德所言極是。”此中利害,曹操焉能不知:“然若確有其事,此戰可定矣。”

“明公可先取巨野,再屯兵乘氏。二人心意,一觀便知。”李乾進言。

“此計可行。”程立言道:“大野澤在巨野縣境之北。蓋海艦隊,可護明公周全。”

大野澤,乃大河枝津,濟水、濮水等諸水所匯。濟水中流至此。澤西通雷澤;西南納濟水連菏澤;東北出濟水,再東北流入海;東南出黃水入菏水、通泗水、並淮入海。“大江以北,中原諸水縱橫交織,皆於大野相連”。因交通之便,水產豐富,“賴其蒲魚之利”。自古便是先民,必爭之地。

前大將軍梁冀,曾求封邑。將大野澤,盡收囊中。足見利大。

正因中原諸水,皆於大野相連。故曹操攜蓋海艦隊,水路遊擊,無往不利。

事不宜遲。命李乾攜死士,先行潛入。稍後,曹操親帥蓋海艦隊,斜驅大野澤。於巨野登岸。銜枚裹蹄,兵臨城下。

見四門緊閉,吊橋高懸。曹操疑竇頓生。

是戰是退,正舉棋不定。忽見城頭火起,三明三暗。如約舉火為號。這便心中大定。須臾,吊橋下落,城門開啟。

李乾率隊出營:“明公且入城。”

“好。”曹操不疑有他,一馬當先。率先鋒騎兵,呼嘯入城。兵不血刃,攻下巨野。

“拜見明公。”恭迎二人,正是別駕薛蘭、治中李封。

“二位免禮。”曹操揚鞭慨嘆:“舉州皆叛,幾無可免。裹挾其中,非臣之過。”

“謝明公不罪之恩。”二人感激涕零:“請入大營,從長計議。”

“前方帶路。”後軍大部,陸續入城。曹操終是安心。

“喏。”薛、李二人,打馬在前,引曹操入營。

中軍升帳,將校齊聚。

“城中兵馬幾何。”曹操大馬金刀,跨坐胡床。

“不足千余。”別駕薛蘭如實作答。

“何以少兵。”曹操必有此問。

治中李封恨聲道:“只因我二人,乃明公所舉。非呂布一系。又素忌蓋海之威。明知巨野不可守,仍遣我二人至此。乃假明公之手,欲除之也。”

與程立四目相對。曹孟德這便釋懷:“呂布粗中少親,剛而無禮,匹夫之雄耳。陳公台等以勢假合,不能相親也。呂布兵雖眾,終必無成。”

“明公所言極是。”二人慨嘆。

“聞,有妙計破敵。操,洗耳聆聽。”曹操直入正題。

“稟明公。有濮陽大姓田氏,為呂布所逼,積糧充軍,倉廩皆空。故心生怨恨,欲報破家之仇。願為內應,夜開城門。”別駕薛蘭這便道破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