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漢祚復興

薊王都,北宮,合歡殿。

隨悠揚鐘聲,響徹全城。劉備輕輕睜開雙眼。

懷中美婦,亦輕提眼簾。奈何一夜承歡,無力起身。公孫王後逢休沐,行上食禮。同牢合巹,與王同宿。

今日休沐,劉備亦不心急。待天光大亮,王後稍稍恢復些氣力。輕輕睜開美眸,柔聲催促。劉備這才徐徐抽身。

吳房君華妁,已恭候多時。

清洗熱敷,善加打理。服侍薊王披衣,恭送入浴室。華妁退出殿外,再等王後起身。

沐浴更衣,入無極殿用膳。再登瑞麟閣,理畢政務,與群妃伴遊不遲。幕府、封國,雙軌並行。兩套班底,英傑輩出。“治大國若烹小鮮”。果不其然。

《韓非子·解老》:“事大眾而數搖(動)之,則少成功;藏大器而數徙之,則多敗傷;烹小鮮而數撓(翻動)之,則賊其澤;治大國而數變法,則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貴靜,不重變法。故曰:‘治大國者若烹小鮮。’”

言下之意,國策方針,一經確立,切忌朝令暮改,萬勿左搖右擺,勞民傷財。

或有人言,國策有失,卻不行亡羊補牢。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豈是明主乎。

首當其沖,國策方針如何確立。如薊王這便,歷經二十載,取長補短,裁彎取直,去偽存真,去蕪存菁。乃至放之四海而皆準。遂成國策,何言“不可為”。

萬事需逐其根本,切莫斷章取義。

待薊王入閣。士貴人、宋貴人、馬貴人、安貴人,皆在。諸如鄒美人、杜美人、馮美人等,亦在。

自王妃尊王後。偏妃亦升王妃。故薊王後宮,再無偏妃或側妃封號。王後、王妃、貴人、美人、禦姬、宮女、宮婢。另有宮官,品秩不等。

宮婢名義上低於宮女。實則多為妃嬪陪嫁之媵妾。俗謂“向陽花木易為春”。有代女君侍寢之權。

話說,前漢宗室,景帝六子,今漢光武帝劉秀並更始帝劉玄五世祖,長沙定王劉發,母唐姬本是程姬侍女。景帝還是太子時,召幸程姬,程姬因月事不能侍寢,遂將侍女唐姬梳妝打扮,送入寢宮。景帝酒醉,以為是程姬,春風一度生下劉發。後遂將女子月事,稱之為“程姬之疾”。

只不過,薊宮召幸,皆是七妃。且逢不宜,則會輪替。故陪嫁媵妾,並無機會侍寢。君王之妾,亦非常人。宮婢領三百石家俸。家中父兄,亦有民爵傍身。宮人品秩不等,二百石,至百石宮俸皆有。

誠然,“近水樓台先得月”。待薊王百接長生,終歸能得償所願。平日擊鞠賽馬,機織女紅。入東宮照看諸王子,亦樂此不疲。

薊王春秋鼎盛,尚不及而立。若能長命百歲,足余七十載光蔭。今漢不過二百年。再續二百年江山,於薊王而言,何其易耳。

協辰夫人黃景華,如願入媵伴嫁。舉門遷入薊國,暫居雲台觀邸。待北渚司寒館築畢,再遷入館中為國祭祀。

今漢求仙問道,蔚然成風。如前大將軍竇武妹,竇瓊英。太尉黃瓊之女,黃景華。皆出身勛貴世家。卻“少好仙道”,“密修至要”。足見一斑。

協辰夫人為何自薦枕席,舉門來投。薊王問過方知。

原來,乃因“卯金刀劉,漢祚復興”。

秦漢之交,讖緯之學興起,宣揚劉氏具天命。如《春秋演孔圖》:“卯金刀,名為‘劉’,赤帝後,次代周。”待兩漢之交,光武中興時,亦出“劉氏復起,李氏為輔”,“劉秀發兵捕不道,卯金修德為天子”之讖語。

而新莽末年,始流傳之“劉氏復起”之讖記,自薊王麒麟天降,南征北戰,並土開疆,尤其萬舟並發,救回南陽“帝鄉”百萬之眾後。今又,再度出現。

“漢祚復興”、劉氏“系(繼)統先基”。尤其“漢祚復興”,此讖記遍及十三州街巷閭裏。刻印九州名山大川。

“卯金刀,漢祚興”。遂為天下,所津津樂道。

協辰夫人言,薊王應運而生,乃天命所歸。

從龍之功,登仙大道。如此巨利,如何能輕棄。

一言蔽之。熙熙攘攘,利來利往;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仙門雖與世無爭,然亦有所求。白日飛升,羽化升仙,便是終極追求。

利益利益,先利後益。薊王累次和親,焉能不知。

於國有益又力所能及。何樂不為。更何況,薊王從不與民爭利。

是故“受大者不取小”。

休沐日批閱,多是十萬火急並積累書信。由一眾瑞麟閣學事史,依次誦讀。薊王口述,學事史秉筆回復。瑞麟閣女博士、女史,多為顧問應對,從旁答疑。

書畢,交由瑞麟博士,確認無誤。再由薊王親筆簽署。封函發出。

凡劉氏宗親,舊時好友,門籍屬吏,皆可向薊王上疏。便是刀筆小吏,如遇急迫,亦可奉書直諫。可想而知,五日書信積壓,何其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