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先聲奪人

得關東群雄扶持,新帝穩坐大位。尤其南陽宛城,天下四都,今漢帝鄉。

南陽盆地,山環水繞,土地豐饒。外有伏牛、武當、大復、綠林諸山脈,三面拱衛,乃天然屏障;內有丹水、湍水、淯水、比水諸河流,排列成扇,貫穿南北。

交通便利,四通八達。以宛城為中心,北經葉縣,可通洛陽;西過武關,可達長安;西經漢中,可入巴蜀;南過襄陽,可通荊揚;東過比陽,可達江淮。

今漢於南陽置工官、鐵官。工官制金、銀、銅、漆器,鐵官產各式鐵器。計有匠戶,四萬七千五百余戶,足見興盛。郡治宛城,累經擴建,“城周三十六裏”,內中居民,約二十萬余,足可與洛陽媲美。

城中離宮規模,稍遜洛陽一籌,卻也足可為天子居。

細看後將軍董卓上疏,新帝不置可否:“速傳中丞入殿。”

“喏。”便有新任黃門令黃綱,出殿傳命。

少頃,新任禦史中丞袁紹,自入殿內:“臣,袁紹,叩見陛下。”

袁氏兄弟,乃新帝外戚。此次重登帝位,二人居功至偉。故暫由二人總領朝政。

“中丞免禮,賜座。”新帝和顏悅色:“後將軍自並州上疏,所陳機密,是否可行。中丞但說無妨。”

“哦?”袁紹這便接過董卓上疏,細觀之後,面露疑色。

“洛陽八關,固若金湯。又得飛將呂布鎮守,兵法雲:‘一人守隘,而千人弗敢過也。’即便發關東健勇,傾力共擊之。關內尚有二戚五萬精銳,如何能破。故臣(竊)以為,後將軍此計,斷不可行。”

“中丞所言,正合朕意。”新帝輕輕頷首:“然,後將軍疏中,似有未盡之言。”

“請陛下明示。”袁紹並未察覺。

新帝誦道:“後將軍言,‘只需大軍叩關,天下唾手可得’。”

袁紹焉能不知此句。本以為,不過是董卓自賣自誇,言過其詞。得新帝指出,遂覺似另有深意。

袁氏兄弟非智謀見長。能與薊國謀主比肩之關東智者,皆在曹孟德麾下。

於是,袁紹遂六百裏傳往兗州。

曹操不敢怠慢。遂開府議。

別駕陳宮,細看之後,傳閱治中荀彧、主薄程立。三人乃曹操智囊。亦是心腹肱股之臣。

“如何?”曹操問道。

“新帝果然機辨。”無外人在場,陳宮直言不諱:“此中隱秘,饒是二袁,亦未曾窺破。”

“然也。”荀彧亦言道:“此乃董卓之計也。”

“計從何來?”曹操忙問。

“關東聯軍,若攻洛陽。料想,關內二戚兵馬,必傾巢而出,守備雄關。至洛陽郭下,防備空虛。只需伏奇兵一支,莫約千眾,趁機伏殺二戚於城下。洛陽必亂。”陳宮答曰。

“原來如此!”曹操幡然醒悟。略作思量,又問道:“二戚彼此爭鬥不休,出入皆陳列重兵。如公台所言,需千人方能得手。京畿之內,天子腳下,董卓何來一千私兵?”

“此處存疑。”陳宮言道:“然疏中後將軍言之鑿鑿,似有必勝之握。莫非,私兵已混入京師。”

“洛陽八關鎖固。進出皆需傳證。急切間,如何能伏千人眾。”曹操搖頭:“自大將軍何進改造薊式關津。八關遍置守城諸器。斷難強攻。卻不知,董卓如何伏兵城下。”

“左中郎將呂布。”荀彧足智多謀。

“呂布?”曹操一愣。

陳宮已醒悟:“正是呂布。”

曹操疑道:“呂布雖數赴黨魁平樂會,卻非赤誠。此次勸進,亦未見其署名。薊王忠犬,如何能為董卓所用。”

荀彧言道:“先前《衣帶詔》乃出薊王暗中授意。誅二戚,前後並無不同。”言下之意,此刻與董卓合謀,共刺二戚於城下,亦是不負薊王所托。與《衣帶詔》一脈相承。

“呂布手握八關,麾下有健將數員,驍騎一千。巡視八關,往來如風。正當大用。”曹操言道:“若是呂布,此計可成。”

“明公可去信董卓,一問便知。”荀彧言道。

“宜加修飾,不可直言。”陳宮又道。

“也好。”曹操這便依計行事:“南陽又當如何答復。”

“待董卓回書,再做定奪。”陳宮再進言。

“甚好。”如此二全齊美。曹操能得三人輔佐,何愁諸事不成。

史道人宅,後院閣樓。

董卓乘夜再來,與史道人對面而坐。

“曹孟德,身旁必有高人。”史道人笑道:“聞荀氏一族,皆出仕薊國。唯一人例外。能窺破後將軍所設奇謀,必是荀彧其人。”

眼前史道人,衣冠楚楚,道貌岸然。與先前窘迫,不可同日而語,然,那股隱隱的屍臭,卻揮之不去,經久不散。每次得見,董卓皆怯意暗生。究竟是死是活,是人是妖。唯天地神鬼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