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一去不返

遺芳裏,取自《楚辭·遠遊》:“誰可與玩斯遺芳兮,晨鄉風而舒情。”之句。位於函園東北,裏中有叠石魚池,芳草滋茂。皆梁冀舊園遺存。故亦應“遺芳”二字。

遺芳裏緊臨東山門。與洛陽西郭,一墻之隔。乃園中,除九坂台裏外,最寸土寸金之地。多為京中士大夫聚居。所謂鬧中取靜,莫過如斯。

便是遊商貨郎,車入裏道,亦放低聲量。吆喝通透悠遠,韻味深長。斷不敢用陳詞濫調,高聲喧嘩。

曹節立別館於此,自有遠見。

且平日關門閉戶,左右鄰裏,皆不知其身份。亦省去諸多麻煩。

唯少數勛貴,知曹節隱居在此。

王允車駕入裏道,穩穩停在府前。

闕上黃門力士,便吆喝值守小黃門,大開中門迎客。

“見過老大人。”見曹節曲廊相迎,王允上前見禮。

“拜見王太仆。”曹節回禮:“請堂內一敘。”

“請。”

此乃私宴。除王允外,並無外人在場。

席間,命安素堂內相見。

曹節言道:“老朽沉疴纏身,不久於人世。心中唯一不舍,便是小女。太仆當知,老朽久居朝堂,伴君之側。恐身後,小女為仇家所害。敢問太仆,可否出手相救。”

“安公子,於老夫有救命之恩。老大人,當可安心。”王允肅容答曰。王允素有任俠之氣。

“如此,太仆可願收小女為義女。待老朽撒手人寰,遷入園內安居,照料身後之事。”曹節言道。

‘這……’王允自入京以來,先暫居國賓館,為太仆後,又得贈盧司空城東舊宅。薊王亦曾以園內宅邸相贈,王允為避嫌而婉拒。故聞此言,頗多躊躇。

安素言道:“太仆萬勿多想。阿父之意,乃為護安素及一眾門內子弟。故舉宅相托。非賄賂耳。”

“原來如此。”王允退而言其次:“老大人身強體健,此事不急。”

“也罷。”曹節就此作罷。先前既能婉拒薊王,如今再拒,亦不意外。

“不知認女之事,又當如何?”曹節再問。此才是關鍵之所在。

“聞,安公子曾登船宮,與七妃相認。”王允仍有顧慮:“老大人可有將安公子,婚配薊王之意。”

“老朽正有此意。”曹節如實相告。

“如此,王允當避嫌。”王允言道:“今若為安公子義父,他日便是薊王義父也。”

曹節昏花老眼,精光隱現:“若能與薊王沾親帶故,無不大喜過望。如此利好,唾手可得,太仆何以拒之門外。”

“為報公義,豈牟私利。”王允正色答曰。

曹節一聲長嘆,離席下拜:“世人皆言,王太仆隱忍有謀,嫉惡如仇。今日一見,方信以為真。”

“老大人言重了。”王允回拜。

起身後,曹節隔案耳語:“二戚之亂,必不得善終。若薊王遲遲未醒,三宮俱亂矣。太仆當與小女,力保三宮帝後並諸皇子,安危。”

“哦?”王允這便醒悟:“莫非,老大人喚王允至此,名認義女,實則暗以心腹之事相托。”

“然也。”曹節齜牙一笑:“小女行走禁中,如魚得水。且自幼得高人傳授諸多秘技,自保無虞。然三宮帝後,茲事體大。若二戚之亂,不可收拾,亦或是為人所趁,屠戮宮室,引朝野動蕩。太仆需力挽狂瀾,救社稷於水火。”

王允言道:“事關國祚,王允自當盡力而為。卻不知,如何施為?”

“太仆無需多問。”曹節言道:“若事到臨頭,懇請太仆與小女,同進退。”

“一言為定。”王允擲地有聲。

“如此,老朽再無牽掛矣……”曹節慨嘆。

三日後,曹節辭世。追贈車騎將軍。

黃門人才凋零,自顧不暇。三宮鼎立,二戚相爭,亦無暇他顧。

反為爭曹節身後,空懸尚書令一職,雙方人馬,你來我往,不可開交。唯有長信太仆程璜,長樂太仆趙忠,永樂太仆封谞等,殘余中常侍,遣使吊唁。太妃亦遣函陵令魯肅登門祭拜。

曹節歷經宦海沉浮,能人活到老,安然辭世。實屬不易。功過皆隨之入土。且聽後人評說。

人死為大。

曹節府邸,早質押子錢家。別館位於函園,黃門子弟足可保全。

唯一念念不忘,便是三宮帝後安危。只可惜,許多前朝隱秘,亦隨之煙消雲散。便想要深究,亦無跡可尋。

安素的真實身份。許只有薊王枕邊,寥寥數人悉知。

曹節之死,於己於人,皆可謂正當適宜。

大長秋、尚書令,皆屬要職。尤其尚書令,二戚皆勢在必得,寸步不讓。

至於曹節身後事,追贈車騎將軍,已稱恩厚。還有何所求。人死如燈滅,樹倒猢猻散。再無人惦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