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顯山露水

牛山北坂。已用竹木建起高台,上立行營。可供二宮太皇並少帝,居高俯瞰。十裏山水,盡收眼底。三山環抱,一溪旁流。沿溪谷兩難淺灘,取迂回蜿蜒處,於一裏之內,起座座濱水小台,上置坐榻一張。溪水自榻下流淌,觸手可及。

少帝依次數來,不多不少,正好二十八台。

遂心領神會:“象九野二十八宿也!”

“‘天有九野,地有九州’。”竇太皇,欣然笑道:“敢與黨魁同台者,當可象一宿也。”

二十八宿,自西向東:東方蒼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鬥、牛、女、虛、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

七人比七宿。共組四象。合計二十八人,象二十八宿。便是坐榻方位,亦與之相合。

曲水流觴之雅會,乃黨魁提議。

故黨人為東主,擇選七人,組蒼龍七宿。宗室外戚為貴賓,擇選七人,組白虎七宿。朝中百官及名流高士,各選七人,組玄武七宿,並朱雀七宿。各據河灣,相對而坐。

黨人七子,無可避讓。

朝中百官,各自謙讓。

名流高士,當仁不讓。

宗室外戚,互相推讓。

見董重、何苗,被勛貴合力推出前台。少帝不禁笑道:“卻不知,杜康比翠玉瓊漿如何?若三杯既倒,董驃騎並何車騎,恐難久持。需防失足落水。”

見董太皇不語。竇太皇亦笑言:“杜康與松泉釀相仿。盧司空,能飲一石。”

“如此,二位將軍,或可撐過一巡。”少帝終是放心。

百官隊列,袁紹、曹操等,皆入選玄武七宿。名流高士,強手如雲,自不用說。

待眾人坐定,黨魁張儉,自居首位。先領眾人遙拜坂上太皇並少帝儀仗。黨魁吐氣開聲:“子曰:‘知(zhì)者樂(yào)水,仁者樂(yào)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yào),仁者壽。’乃‘寄情於山水’也。今日,我等何不以‘山水’為題。可吟前人名篇,亦可自誦佳作。然需謹記:雖言山水,卻不可顯露山水。”山谷攏音,聲傳數裏。便為圍觀人群,亦字字入耳,清晰可辨。

曹操心領神會:“少府之意,吟山不露山,誦水不顯水。句中無‘山水’二字,便是‘寄情於山水’。”

盧司空,居百官首席:“妙哉。”

圍觀人群,已各自霸占有利地勢。屏氣凝神,拭目以待。

有薊式安車,無需再“帷幔玄黃”。數輛機關馬車,拼湊成營地。營房內器物,一應俱全。

“旨酒嘉肴,方丈盈前”。美酒佳肴,擺滿一丈見方。“方丈盈前”,也作“食前方丈”、“食味方丈”。

“浮棗絳水,酹酒醲(濃)川”。上巳節時,男女聚於水邊,競相浮“稷山棗”於清流之中,宴前潑美酒入溪,以祭大好河山。遂相沿成習。

“稷山棗”,舊稱“晉棗”,亦作“絳棗”。因稷山位於河東,故今又俗稱“河東棗”或“安邑棗”。

宋人羅願《爾雅翼·卷十》便說,晉人尤好食棗,“其人置之懷袖,食無時(得空便吃),久之齒皆黃。故《養生論》亦雲:齒居晉而黃。”正因時人,食棗成風。甚至《漢書》亦載:“安邑千樹棗,此與千戶侯等”之說。足見風靡。

乃至於,許多達官顯貴,為能吃一口稷山棗,不惜放低身階,托人向河東官吏索求。

《杜氏新書》:“平虜將軍劉勲為魏武所親貴,震朝廷。嘗從河東太守杜畿求大棗,畿拒以他故。勲敗,魏武得其書,嘆曰:‘杜畿可謂不媚於灶者也’。”

試想,一座座馬車營房,沿溪谷鋪開。中置炭爐篝火,周圍陳列美酒佳肴。篝火旁還有“美媵艷姝”,“戴翡翠,珥眀珠,曳離袿”,輕歌曼舞,眉目傳情。

遠山近水,風動鳥鳴。

與三五好友,席地而坐。飲美酒佳肴,賞曲水流觴。大雅之行,莫過如此。

趁長輩歡飲,家中少年,三五成群,結伴而出。與別家“窈窕淑女”,並“立水涯”。“微風掩壒,纖榖低徊,蘭蘇肹(蟲向),感動情魂”。

“發乎情,止乎於禮”。三月上巳,老少鹹宜。

水邊忽起嘩然。

引一幹人等,紛紛起身眺望。

原來。正有一耳杯,不偏不倚,停在董驃騎榻前。

董驃騎自當明白,眾人因何嘩然。這便不慌不忙,探身將荷葉上耳杯撈起,一飲而盡:“……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原隰(xí田野)郁茂,百草滋榮。王雎鼓翼,倉庚哀鳴;交頸頡頏(xié háng 上下翻飛),關關嚶嚶。於焉逍遙,聊以娛情。爾乃‘龍吟方澤,虎嘯山丘’……”所誦,正是張衡《歸田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