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章 重整旗鼓

三宮和解,朝廷勉強維系。

大將軍一系人馬,大半已散去。長史許攸、主簿陳琳等,原幕府主吏,受何太後所請,轉投車騎將軍幕府。輔佐何苗。

然一眾府將,卻皆以袁紹馬首是瞻,尤其八關都尉,不遵號令。不得已,唯有交給輔漢大將軍,薊王劉備。薊王威信天下,莫有不從。

以袁紹為首的短暫同盟,隨即瓦解。

比起文臣,武將更看重實力。何苗其人如何,又何必多言。且大將軍起兵時,亦不見何苗響應。乃至腹背受敵,為董重所乘。累及大將軍功虧一簣,身首異處。

袁紹此人,亦不可小覷。

為最大程度止損,何太後需籠絡出身四世三公的袁紹,為己所用。年初,袁紹生父,長樂少府袁逢,病重告假。多次請辭,太後皆未應允。正因有主臣之誼,由太後出面,袁紹並何苗二人,這才勉強說和。

司隸校尉袁紹,因參與宮變,本應免官下獄。廷尉袁隗,代領其罪,上表請辭。竇太後親自挽留。命袁紹罰銅抵罪。除司隸校尉,領北軍中候。原北軍中候周慎,二次下獄。若無特赦,今生恐難復起。

因雙方皆有過錯。故何、董二戚,皆無寸進。周慎獲罪下獄,亦是代人受過。陣斬大將軍何進的北軍屯騎校尉,兼領下軍校尉鮑鴻,拜為蕩寇將軍,出為外鎮。其職位,由剛剛募兵回京的騎都尉鮑信代領,北軍中候袁紹,兼領上軍校尉,統領西園衛。

各方博弈之下。拱衛洛陽的八關都尉,改受輔漢大將軍劉備節制。平時聽命於二崤城,右丞賈詡並左丞荀攸調度。亦受軍司空田豐、軍正沮授監管。

後將軍兼並州牧董卓,只身返回壺關,武猛都尉丁原,駐守虎牢。

至此。洛陽兵力,由外向內:八關握於薊王之手;董驃騎麾下郭汜、樊稠,駐守城西上林苑;何車騎麾下胡騎屯守廣成聚;城內南北二軍,由張濟統領;西園衛由袁紹統領。

尤其南軍,羽林、虎賁,歷經前後兩次宮廷之變。折損嚴重。董太皇居安思危,已命董驃騎選漢陽,隴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凡六郡良家補錄。

羽林中郎將一職,授予董驃騎麾下李傕。何太後別居西園。南北二宮之事,自無異議。

大將軍何進故後。何、董二外戚,更加均勢。無論驃騎將軍董重、車騎將軍何苗,皆無權傾朝野,鏟除異己之野心。且因何進之死,雙方斷難苟同。明爭暗鬥之下,黨人便成了二戚爭相籠絡之對象。正因持重,故曾與大將軍盟誓的少府張儉,穩若泰山。未受宮變牽連。不等大將軍何進入土為安,二戚已爭相示好。

十常侍再損二人。張讓投河而亡。郭勝被太後絞殺。剩下程璜、曹節、趙忠、畢嵐、宋典,五人。程璜別居長信宮,曹節隱居函園精舍。多不問世事。剩下三人相依為命,皆以先帝阿母趙忠為首。宮中黃門,大量被屠。捉襟見肘,若不啟用士人,唯有任命女官。

為先帝守陵的宮人,大量回宮。便是桓帝時女官,亦擇選適齡者,重返禁中。

如此,才堪堪夠用。黃門子弟,並非皆是宦官。許多結婚生子,人到中年才受刑入宮。即便提前受刑,強行入宮。術後沒有一月,乃至數月修養,亦不可下床。如何來得及。

女官遂成唯一選擇。

短短數載,黃門連遭屠戮。聲勢大減。十常侍不及先前一半。黨羽亦大量死亡。更加後繼無人,正如曹節所言,黃門式微,已不可免。

西郭,平樂館。

少府張儉精舍。

董驃騎說客前腳剛走,何車騎使者即到。送走二戚,新任北軍中候,兼領西園上軍校尉袁紹,親自登門。

張儉親出相迎。

賓主落座。未等張儉開口,袁紹已泣不成聲。

袁紹亦是豪傑。大將軍功敗垂成,身首異處。大好形勢,一朝潰散。作為親歷者,袁紹心中折辱,可想而知。

張儉感同身受,亦淚灑當場。

少頃,袁紹止住悲痛,恨聲言道:“功敗垂成,飲恨西園。不抱大將軍之仇,誓不為人。”

“張讓投河自盡,殺盡宮內二千黃門。大將軍雖慷慨就義,然誅賊之功,足以彪炳史冊。只恨,黃門為禍日久,難以除根。還剩趙忠等,苟活於世。只怕不出十載,黃門又當復起。那時,我等垂垂老矣,恐再難與敵。”張儉一聲長籲。

“何須等十年。”袁紹言道:“今已與閹宦結不解之仇。不是他死,便是我亡。若不能一鼓作氣,屠盡十常侍,他日必為其所害。”

張儉問道:“校尉意欲何為?”

“不瞞張公,我已與大將軍麾下將校,暗中商定:再誅內宦。”

“事若不成,又當如何?”張儉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