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通明達照

薊國營城術,天下第一。函園便利一如薊國。水暖水洗水淋齊備。便是隆冬時節,室內亦溫潤如春。水綠琉璃,窗明幾凈。雖不比白琉璃,纖毫畢現。然透光足以。

琉璃器的使用,薊王亦非第一人。那位據說能作掌上舞的趙飛燕,居住在“昭陽殿”時,“窗扉多是綠琉璃,亦皆照達,毛發不得藏焉”。漢武帝“起祠神屋”時,門窗也皆用“琉璃為之,光照洞徹”。可見,“窗明幾凈”的居室,漢時已有。

只不過,薊國將琉璃燒造技藝,發揚光大。多年前,售賣翠玉瓊漿與琉璃香露時,薊王便上表,請開琉璃之禁。讓百姓亦能享用琉璃器。此亦符合慣例,故先帝欣然應允。

正如漢初時,百姓一律不得穿各色彩衣,只能穿本色麻布。直到前漢末,才允許平民服“青綠之衣”。各式綠琉璃,隨之風靡薊國。然,因燒造困難,故價格不菲。

以琉璃窗為例。

用豎直欞條,做成的窗扇,欞條一般為奇數,七自十三根不等。若欞條過長,則需在半腰上加橫欞。如薊國常用“一碼三箭窗”,便是在豎欞條的上、中、下部,裝三根水平橫欞。單個“箭窗”大小的綠琉璃,作價一萬錢。試想,一棟宅院裝下來,耗費幾何。

曹節別館,直欞門窗,皆用雙層水綠琉璃。何其奢侈。

即便室外飛雪連天,曹節亦春衫高臥,暖意橫生。

所謂“千金難買回籠覺”。又曰“老不以筋骨為能”。到了曹節這般年歲,睡眠質量,尤顯重要。

故賈詡立於廊下,耐心等待,未曾叨擾。直到曹節自醒,大氅已被披滿殘雪。聽聞右丞已恭候多時,曹節急忙命人迎入。

賈詡除大氅,著常服入內。見賈詡面色紅潤,立於雪窟卻毫無寒意。曹節不禁詢問。

賈詡言道,內穿毳裘中衣,袖懸被中香爐,裹足羊毛冬襪,故絲毫不覺寒意。

曹節欣然點頭:“聞薊王常冬季興兵,本以為北疆勇士,能耐極寒。今日方知,得利於防寒保暖。”

賈詡笑道:“鄙國在北,四季分明。春暖秋涼,酷暑隆冬。幸有我主勵精圖治,解民生之苦。”

“薊王天家麒麟,自毋需多言。”曹節笑問:“右丞此來,所為何事?”

“老大人當知,自先帝崩後,《子錢集簿》,便落入我主之手。洛陽子錢家,皆以我主馬首是瞻。”賈詡開門見山。

如前所說。曹節、程璜,歷經數帝,在洛陽朝野,可謂根深蒂固。《子錢集簿》之事,如何能瞞得過此二人。

果然,見賈詡實言相告,曹節欣然一笑:“老朽亦有聽聞。幸得薊王出手,否則洛陽子錢家,必興‘子錢之亂’。洛陽滿城權貴,舉債度日者,十有八九。一旦欠債不還,必轟動朝野。那時,朝中各派,必你來我往,爭相檢舉劾奏。輕則百官罷黜,重則朝政崩壞。”

“一切皆瞞不過老大人。”賈詡拜服。

“天家貴胄,竟淪落至此,老朽亦心有戚戚。”曹節搖頭嘆道。

“正因如此,我主才想方設法,護天家貴胄以周全。五縣主之事,想必老大人亦有耳聞。”

“洛陽人盡皆知。”曹節輕輕頷首。

賈詡這便道出此行關鍵:“黃巾亂時,長社大火,縣內化為一片焦土。後又歷經戰亂,民眾多舉家逃難。避入陳國者,十有八九。敢問老大人,前相魏愔與陳王寵‘共祭天神’之事……”

“右丞因何又此問?”

見曹節面色如常,賈詡這便篤定:“只因長社令前往陳國索要流民,陳王雖許之,然卻……”

“欲與薊王暗結共盟。”曹節一語道破。

“正是如此。”賈詡再拜:“人心不古,忠奸莫辨。不知陳王,是忠是奸。”

“若知陳王之事,還需提及三人。”曹節言道:“勃海王劉悝、長樂太仆侯覽、會稽妖賊許生。”

此三人,天南海北。八竿子打不著,如何相幹?賈詡急忙請教:“願聞其詳。”

“勃海王劉悝,慘遭冤殺,全家斃命。先帝因夢中受桓帝斥責,日夜憂擾。時聽聞勃海王,尚有遺腹子,先帝本欲重立為藩。然卻被中常侍王甫,百般阻撓。”

“正是王甫命人誣告,才令勃海王身死除國。”

“然也。王甫之所以能得逞,乃因勃海王亦犯藩王大忌。”

賈詡這便言道:“傳聞,桓帝崩後,皇太後竇妙並大將軍竇武,策立時為解瀆亭侯之先帝,繼承大統,並遣人往河間國迎駕。民間流言,說勃海王憤恨皇兄(桓帝)未能傳位與己,故欲擅自發兵,搶奪迎駕詔書。”

“確實如此。”曹節言道:“正是老朽持節,前往河間國迎駕。‘兄終弟及’,亦合乎古法。勃海王之怒,老朽自能體會。本欲大事化小,隱瞞不報。不料此事被王甫得知。時中常侍鄭颯、中黃門董騰與勃海王,關系甚佳,王甫暗中調查,竊以為此中另有隱情,便將此事告之司隸校尉段颎。段颎遂將鄭颯捕入黃門北寺獄,嚴刑拷打。王甫又指使尚書令廉忠誣奏鄭颯等人陰謀篡位,欲立劉悝為帝。乃至先帝發雷霆之怒,滅勃海王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