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章 群雁無首

所謂鴻運當頭。昨夜剛洞房,今早已當爹。

電光石火,白駒過隙也沒這麽快。

待士貴人起身,準備去太妃殿前,行“成婦禮”。聞王妃又誕嫡子,遂趕去相見。雖說事急從權,然禮不可廢。太妃與二位義母重返西宮。婦見舅姑、婦饋舅姑、舅姑醴婦,一絲不苟。“三爵之禮”畢。再過三月,廟見成婦。祭告祖先,便是薊王家人。

聞副伏羅氏常做“大雁南飛”之胎夢。劉備即命門下督鄭泰,親往黃金台四方館,詢問館長朱建平。

朱建平掐指一算,娓娓道來。

言,大雁乃禽中之冠,自上古時,便被視為“五常俱全”之靈獸。

五常者:仁、義、禮、智、信。

雁有仁心,乃因雁群當中,總有老弱病殘之輩,余下壯雁皆不會棄之於不顧,養其老、送其終,此為仁者之心。

雁有情義,雌雄相配,從一而終。不論是雌雁死,或雄雁亡,落單孤雁,至死不渝,再不婚配。

雁群展翅高飛,或為“一”字,或為“人”字,從頭至尾,依長幼之序,稱作“雁序”。陣頭由老雁引領,壯雁即便飛得再快,亦不會趕超老雁,故有禮讓恭謙之意。

雁難獵取,只因大雁有智。俗語謂“犬為地厭、雁為天厭、鱧為水厭”。此三種生靈,最是機敏,凡有風吹草動,群雁便會立刻飛空躲避。

雁群因時節變換而南北遷徙,從不爽期,至秋而南翔,故稱秋天為“雁天”。此乃雁之信。

正因大雁“五常俱全”,故時人求親訪友,皆“奠雁”,又稱“執雁為禮”。

“原來如此。”劉備欣然點頭。聽鄭泰轉述大相師一席話,方知“執雁”竟有大學問。

“朱館長又言:正因‘五常俱全’,故‘大雁南飛,列隊成行’,乃吉兆也。”鄭泰言道:“高車妃,出身塞外草原,故鄉在北。薊國在南。雁群南飛,乃投主公也。列隊成行,乃有序也。”

劉備輕輕頷首:“莫非是高車來投。”

鄭泰又道:“朱館長還說,若高車妃誕下麟兒,歸義王恐命不久也。”

“果然如此。”劉備一聲長嘆。

副伏羅氏老王,終歸未能得見劉備一統天下。萬幸,劉備已在高車王庭,建起十二部聯盟。老王薨天,必有新王登基。以劉備今時今日之威勢,自無懼高車生變。

正因如此。南飛大雁才會列隊成行。以示尊卑有序。

副伏羅老王,上次見時,劉備已覺時日無多。或副伏羅妃,亦有所料。心中牽掛老父,才“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所幸,劉備已有萬全之策。沒鹿回部伏於背,三郡烏桓,南匈奴,鮮卑屬國,橫攔身前。還有薊國橫亙幽冀,千裏圩田。“北有薊,莫縱韁”。可不是說說而已。

婦人產子,生死攸關。劉備關心則亂,一夜輾轉反側,難以成眠。清晨再問,仍未生產。

劉備猛然憶起,先時副伏羅妃產女,亦如此這般。

當即下令,命門下督鄭泰,水路相濟,奔赴白海之濱,高車王庭。將最新消息帶回。

鄭泰領命,即刻啟程。

三日後,便有烏桓快馬抵達。言,高車老王已薨,遺命葬於北海。高車告喪隊伍,已入盧龍塞。不日當可抵達。

是夜。高車妃產下一子,母子平安。劉備本欲隱瞞,不料副伏羅氏,竟已知曉。

百萬高車,孤懸在外。群雁無首。

高車有“六氏十二姓”。其中十二姓,追隨副伏羅歸義王,東進、南下。遷入塞外草原。立王帳於白海之濱。北海附近,還散落著六氏各部,數十萬部民。先前劉備攻略半島,遷扶余四加南下,又在半島之上,立蒼海郡。

重塑北疆版圖:樂浪與玄菟串聯遼東,玄菟東界與蒼海西南界接,蒼海郡東極大海,西北暫以北海為界,郡治臨穢縣,涵括扶余、北沃沮所在領城。即後世松花江流域、圖們江流域。

北海往西,南至戈壁,大片漠北之地,又皆為沒鹿回部所據。

換言之,西域都護府與蒼海郡,宛如左右臂彎,將塞外環抱。又以北海為界,高車六氏、十二姓與沒鹿回部,三足鼎立。自從副伏羅氏老王,率十二部南下歸順大漢,受封歸義王。等同與不願南下,滯留北海的高車六氏決裂。換言之,高車就此,分裂成“南北高車”。如先前南北匈奴分裂一般無二。

本可“井水不犯河水”。奈何副伏羅氏老王,卻遺命葬於北海。

按照高車人習俗。完成老王遺命者,方能立為新王。換言之,南高車十二部,即日便將提兵北上,護送老王遺體,以“王禮”,葬於北海之濱。

試想,北高車六氏,焉能輕易放行。更何況,隨大漢蒼海郡建立,大大壓縮了北高車的遊牧邊界。對大漢帝國,薊王劉備,北高車敢怒不敢言。再遇南高車大軍壓境,必拼死一戰。無它,西有沒鹿回,東有蒼海郡,北靠無人冰原,再遭南高車擠壓。退無可退,躲無可躲。生死關頭,如何能忍。必奮起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