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去蕪存菁

或又有人言,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此言有理。然卻需因地制宜。

後世積貧積弱,故需抱團取暖,同仇敵愾。於是便以族群劃分敵我,簡單明了。

然我煌煌天漢,傲世天下,冠蓋宇內。縱觀世界。黑暗籠罩四野,奴隸制慘絕人寰。唯我大漢,分封立國,提前千年,步入封建。二十等爵,編戶齊民。孰優孰劣,見仁見智。然說一千,道一萬。封建制顯然比奴隸制先進。電氣時代一定強過鐵器時代。人類歷史早已證明,毋庸置疑。

難不成奴隸城邦,還強過封建諸侯不成?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明目張膽開歷史的倒車。其言可恕,其心可誅。

試想,眾多域外奴隸,唯在遙遠綠洲,方能享有最大程度之自由。若非逼不得已,或身不由己,又豈能自尋死路,再投苦海。

此,便是制度的先進性。故劉備從不擔心,奴隸逃亡,或奴隸反抗,等群體惡性事件之發生。

放眼望去,一片苦海。周圍番邦,奴隸制根深蒂固。無路可逃。而奴隸們不惜賠上性命所爭取的自由,在綠洲唾手可得。說起來,但凡能吃飽飯,誰願提著腦袋造反。

四夷皆以漢化為榮。切記,切記。

為安置重獲自由的西胡奴隸。都護府除去擴建城池外,又從五十五國,索取十座前漢廢城,原址重造。薊王“中西域而立幕府”。一座座綠洲城池,便如同一枚枚楔子,釘在西域諸國。沿途貿易商道,如血脈相連。將居於西域之中的都護府,與五十五國連成一體。由五十五國,出人出資,成立的幕府聯軍,分駐各城。確保綠洲,及絲路安危。

利益利益,先利而後益。當共同利益足夠強大,既得利益者足夠親密。自上而下的融合,便是大勢所趨。都護府屯田,足可度支西域五十五國取食。足見李儒、戲志才等一眾都護府屬吏之能。

待時機成熟,劉備將遷百萬關內漢人遠赴西域。或西域、中土,各遷一半。平衡族群占比。

那時,劉備戰略構想,完美達成。西域屏藩,宅茲中國。

將帝國的戰略縱深,西延萬裏。三興大漢,指日可待。

“長史蓋勛,從事郎中傅燮,自大震關上疏。言:春暖花開,當再遣開拓車隊,挺進高原。尋覓山中古羌,及南下通道。”待左國相崔鈞落座,右國相耿雍起身奏對。

“可也。”劉備言道:“暖泉驛擴建如何。”

“已建障城。橫豎一裏,有兵士屯守。”耿雍對曰。

“甚好。”劉備再道:“車隊此行,當深入高原凍土,擇沿線要沖,試種青稞麥。若能存活,當就地築城屯守。”

“喏。”青稞麥已在高原試種成功。西海、隴西等邊郡,正大力推廣。並沿冰川谷道,加速向高原深處試種。

鐘存慧妃坐鎮大震關城。不斷有羌人部落,出山定居。或散布高原河谷,邊放牧,邊種植。不出數年,當可自足。流徙羌人,四年為期。如今刑期過半,牢城內外,氣象一新。絲路穿城而過,日進鬥金。誰還願返回山中老寨,忍饑受寒。終日與野獸為伴。

貲庫令司馬芝,已明言。待流徙期滿,當就地安置,變羌戶為齊民。薊王雖不在雲霞殿。若悉知羌人心聲,自當應允。利益之下,饒妻制,日漸解體。不斷拆戶租產,隴右五百余萬口羌氐諸胡,已近百萬戶。隨農、牧機關器,便利高效,深入人心。先前被各大氏族所壟斷的奴仆佃戶,亦被大量釋出,重編為戶。漢人亦有二十萬戶,百萬余口。

戶戶有梯田一頃,良宅一座,牛馬成群,豬牛遍地,隴右民情,一日千裏。

更有甚者,漢陽、金城、及隴南諸縣,竟先後試種水稻成功。

若悉知隴右如今之重利。朝堂內外,誰還敢輕言放棄。

後世常言:打鐵還需自身硬。換用時下語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請接後句)。

十日大朝,事無巨細。五日小朝,高屋建瓴。

待諸事畢,上庠令鄭玄起身奏問:“敢問主公,於國中舉‘群仙會’,是何用意?”

“不愧是鄭公。”劉備欣然笑道:“孤,並無長生不老之心。亦無羽化飛升之念。之所以許‘群仙會’,乃行拋磚引玉也。”

“請主公明示。”鄭玄再問。作為士林泰鬥,鄭玄焉能坐視國主,誤入歧途。

“孤所欲,乃為方術。”劉備道破謎底。

方術,乃“方技”與“術數”之統稱。

方技,時下指醫經、經方、神仙術、房中術等。術數,指陰陽五行生克制化之數理。《莊子·天下》:“天下之治方術者多矣。”成玄英疏:“方,道也。自軒頊已下,迄於堯舜,治道藝術方法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