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掃榻以待(第2/2頁)

王宮正殿。薊國,雙壁、八校,左右國相,薊都尹,齊聚一堂。

“諸位以為如何?”薊王居高下問。

薊都尹婁圭起身奏道:“陛下北巡,茲事體大。時下亦無皇命傳達。若陳兵國境,恐自取其禍。”

此正是兩難之處。

陛下北巡,一切如常。既有重兵護佑,周遭又風平浪靜。百裏之內,並無蟊賊蹤跡。若此時薊國舉兵,究竟是護駕還是謀逆。事發萬一,百口莫辯。

故二位國相,亦如婁圭所想。

“婁府君及二位國相,所言極是。”王傅言道:“然,茲事體大,不可不防。何不遣使國境,清理館舍,掃榻相迎。靜候陛下駕臨。”

“王傅之言。正和孤意。”劉備欣然點頭,環視坐下,旋即笑道:“四弟、五弟。”

“臣弟在。”新任鷹揚、折沖二校尉,齊齊出列。

“命你二人為使,各領麾下銳士,前往高陽國境,清掃館舍,恭候聖駕。”

“喏!”太史慈,黃敘心領神會。

解瀆亭今在蠡吾境內,屬河間國。

先前薊王上表,求撤博陵郡。還舊縣與冀州三國,以為撫恤。

河間分得蠡吾、博陵、饒陽三縣。安平國分得安平、南深澤二縣。中山國分得安國、安憙二縣。故此次中山國割前漢中山靖王陵地,北平縣於薊國,並無異議。

一進一出,還賺一縣之地。

“(滱水)一水枝分,東南流迳解瀆亭南,其水又東南流,入於滹沱。”

“徐水出北平,東至高陽入於博(水),又東入滱水。”

換言之,薊國水軍,沿薊國渠出掘鯉澱,駐紮於高陽博水大營。便可折入滱水,馳援解瀆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