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下階之梯

王斌以為是自己中計,急忙發問:“美人何不明言。”

“與兄長無關。”王美人笑著安慰:“先前,黃門令左豐來報,何後欲以小妹嫁薊王。後聞董太後進言:黨錮既開,群臣稱贊。當為彼時‘三君’、‘八俊’、‘八顧’、‘八及’、‘八廚’中因錮而亡者,平反昭雪。”

王斌欣然點頭:“此舉,當大快人心。”

王美人又道:“陛下遂問:‘所謂倒行逆施。群臣若不上表,朕又如何能順水行舟’?”

王斌隨即醒悟:“陛下亦需顧忌天家顏面。不可自食其言。”

所謂“就坡下驢”。無論如何狡辯,“二次黨錮”皆因陛下而起。今要為黨人平反,陛下終歸要找個“下階之梯”。然朝中百官迫於宦官勢大,明哲保身,皆不敢上疏直言。那些忠言逆耳,敢於直指弊政的忠良賢臣,不是下獄身死,便是流徙邊郡,最不濟也被調離京畿,眼不見心不煩。而朝中能稱賢良著,也多已如楊賜,老邁昏聵,所剩無幾。

因而朝政日非。

王美人繼續說道:“董太後又進言:‘欲開言路,當行拋磚引玉。所謂上行而下效,陛下何不以身作則?’”

王斌忙問:“陛下又是何答?”

王美人答道:“陛下遂問:‘如何拋磚引玉,又如何以身作則?’董太後答曰:‘聽聞竇大將軍尚有一妹,孤苦無依,不如同嫁薊王,也算有個好歸宿。’”

王斌一愣:“同嫁薊王……”

王美人笑道:“董太後之言,一石二鳥。即博美名,示好黨人。又以竇氏孤女,牽制何後之妹。於己於人,皆有裨益。”

“原來如此。”略作沉思,王斌這便醒悟。轉而又問:“董太後之事,又與美人何幹?”

“此,便是賈詡之謀也。”王美人笑嘆:“永樂宮與長秋宮,明爭暗鬥。驃騎將軍與何大將軍,形同陌路。董氏一門與何氏一門,雖同為外戚,卻勢如水火,無法相容。賈詡乃薊王肱骨重臣。何後嫁妹之心,焉能不知。為平各方角力,對竇氏孤女同嫁,賈詡自當樂見其成。若何氏與董氏同嫁,薊王與兩家外戚,同結姻親。如此一來,便可左右逢源,而立不敗之地。”

說到此處,王美人終是吐露心機:“正因不想何後得勢,稱霸二宮(南宮和北宮)。故董太後才想扶保我兒登臨大位。此時,我門(王氏一門)最為勢弱。表面行事當不偏不倚,謹小慎微,與二後(董太後與何皇後)若即若離,皆不討好,亦不得罪。然暗中,卻要與董太後一心。助董太後一臂之力,便是助我兒登基之力。我兒若能登臨帝位,我門才能飛黃騰達,位極人臣。”

見素來與世無爭的小妹,眸中燃起無盡欲焰,王斌如醍醐灌頂,瞬間頓悟:“美人之心,臣已,盡知也。”

“兄長請起。”說話間,王美人又變回清白無垢,別無心機的素人:“自入宮以來,小妹生死兩難,步步驚心。先前曾想一死了之,奈何陛下不許。眼見協兒日漸長大,聰明機靈,惹人愛憐。母子連心,我又如何能坐視他命喪虎口。心念至此,終是奮發,死志全無。此生此世,便是粉身碎骨,亦定要護協兒周全。”

王斌在心底一聲長嘆。

先有宋建表為金城西部都尉,再有馬翼除為隴西南部都尉。孟德亦曾為洛陽北部尉。

“部尉”,便是“部都尉”,屬“郡都尉”編制。

“部都尉”的設置,視各郡位置大小或戰事頻繁與否而定。每郡設置情況,皆不相同。或設一部都尉,如武威郡置有北部都尉;或設二部都尉,如上谷郡、遼東郡有西部和東部二都尉;有的郡則置有三部都尉,如酒泉郡、遼西郡、定襄郡有北部、東部和西部都尉;有的則置有四部都尉,如敦煌郡、五原郡。

大體而言,邊郡多設二到三個部都尉。在各部尉防區,邊郡官兵集中屯駐,主要職責為:謹候望、通烽火、備盜賊。擔負烽燧候望的警戒任務,且隨時候命,參與作戰。

“都尉”最多者當屬張掖郡,多達八都尉。

張掖八都尉,除去“部都尉”外,還有“關都尉”及“屬國都尉”。

都尉和校尉,同是“尉官”。最大的不同之處便在於,都尉除去駐軍還掌民政。

“都”便是“都護”之意。

如屬國都尉:“掌蠻夷降者,稍有分縣,治民比郡,有丞。”

其“治民比郡”,說明屬國都尉建制與郡相同。

隴右現存兩個軍政體系。其一,涼州刺史府。其二,輔漢大將軍府。諸如“太守”、“都尉”皆隸屬刺史府所轄。諸如“牢長”、“校尉”,皆屬幕府。

隴右牢營、軍營,遍地開花。與各郡縣、鄉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雜糅混合,難分彼此。也正因政務民情難以區分,涼州刺史才有足夠理由,從隴右貲庫領食四倍薪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