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孤家寡人

如前所說。政治其實是利益的博弈。派系便是利益的集群。

越是站在上層建築的頂端,背後所集合的利益群體,便越復雜多樣。

現如今,何進已不知不覺,成為世家豪強的利益代表。那麽世家豪強的利益訴求,又是什麽呢?

首當其沖,限制皇權。以求達成後世所謂,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其次便是,削弱宗室。山中無老虎,猴子方能稱大王。

再次,對尚武精神進行閹割。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又說俠以武犯禁。與武人之乎者也,講道理,終歸是對牛彈琴。

最後,割裂文武,獨將“學文”宗教化。儒家變儒教。從思想上固化,獲得義理上的神性。再往後,便是蠅營狗苟,官場現形。

後二者,言之尚早。而前兩個訴求,卻與外戚一拍即合。

這便是為何,袁紹雖與劉備相交好友。卻義無反顧轉投何進門下的原因。

簡而言之。派系不同。或者幹脆說,陣營敵對。

劉備乃宗室。必然要與世家、外戚,爭權奪利。

時下談儒教還尚早。後世皇朝“官本位”,亦不過苗頭初露,遠未能根深蒂固。不妨以典韋與李永為例。李永曾任富春長。按照後世官本位,一縣之長,乃縣中最有權勢之人。結果呢,去官家居,與襄邑劉氏結怨。典韋替劉氏復仇,殺永及其妻。

“噗嗤!”

“啊!啊!”

“吧唧。”

前任縣長大人,就這麽死了。

竟敢刺殺縣長大人!此賊必大逆不道,十惡不赦。便是天涯海角亦抓捕到案,淩遲三日,以祭縣長在天之靈。此乃官本位的邏輯。沒毛病。

可結果如何。典韋浪跡江湖,一戰成名。並沒有如過街老鼠般,人人喊打喊殺。

投軍後反受重用。更因忠心護主,而青史留名。

顯然,記錄典韋事跡的刀筆吏,亦懷揣著和時下民眾一樣的義理。此,便是時代的風貌。用後世被閹割了道義的封建王朝那一套,去反推我煌煌天漢,何其繆也。

換言之。典韋為友殺人,在時下乃是義舉。前縣長又如何。手戟之下,夫妻雙雙斃命。

然而。反過來想。站在前富春長李永的角度而言。本官寒窗苦讀十載,一朝為官,又平穩上岸。正當功成名就,頤享天年。結果被人當街刺死。又豈能心甘。於是,閹割尚武精神,便成了世家必然要做的事。

先除佩劍風俗,又禁刀劍弓弩,再絕菜刀鐵器。最後只剩禿筆一根。整日之乎者也,“滿嘴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

為何有恃無恐。只因內心足夠強大時,縱然對手妙筆生花,筆筆見血,卻終歸不痛不癢,殺不了人。又奈我何。

若有如典韋者,手持長刀,雄立身前。再男盜女娼,試試看呐。

文治武功,缺一不可。兩手都要硬。

如何才能左右皆硬。當如薊王般,將雙手劍技,練到滿級。

又如張讓所言。陛下,便是要薊王,做一孤臣。遊離在外戚、勛貴、世家之外。不受利益左右,不受情義綁架,毅然決然,廢長立幼。

回望兩漢四百年。能達成廢立新帝,而權傾天下者,鳳毛麟角。且多是外戚:霍光、王莽、梁冀。

劉備比上述三人,更困難的地方便在於。陛下想他,廢長立幼。而皇長子,乃皇後所出,大將軍何進之甥。

首當其沖,需剪滅何氏外戚。而後才是世家、豪右,乃至全天下。

正因前途荊棘障道,艱險無比。非大智大勇之人不可勝任。陛下才對薊王榮寵備至。即便事若不成,也需護皇次子一世平安。

只因薊王乃長情之人。所謂濃情後續。亦是諸葛丞相肺腑之言:“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以己度人,詆毀劉備大奸似忠者,何不去看我諸葛丞相。

蓋棺論定,忠奸自辨。

首當其沖。需理解我煌煌天漢之“家國天下”。

切莫以後世皇位繼承之義理,反推我大漢。

富貴險中求。

一千萬琉璃寶鈔,取或不取。

張讓以身為例。當取。

且竇太後還有言在先。事成之後,另有重賞。所謂重賞,顯然要比這枚琉璃寶鈔,更加貴重。如此重利,張讓豈能錯過。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沒毛病。

熙熙攘攘,利來利往。

隴山,大震關。

一隊兵車,呼嘯而過。赤鹿焰角,三足踆烏。正是薊國兵馬。入懸樓列肆,亦未減速。

路上車輛紛紛避讓。何事如此緊急。

見前方開道的騎士,身披金麟甲,胯下胭脂馬。正是薊王宮女騎。行人紛紛猜測,是否薊國突生變故,薊王要提前東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