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兵貴神速

話說,虎牙將軍夏育、輕車將軍董卓,將虎牙營、雍營,並三輔募士,湟中義從,南下平叛。臨行前,車騎將軍盧植再三叮囑,需穩紮穩打,切勿輕敵冒進。

虎牙將軍夏育,並稱“北伐三傑”,久經沙場,乃軍中宿將。自當謹慎。

然,輕車將軍董卓卻急於立功。長驅直入,連勝幾場後,目中再無他人。中了黃巾賊誘敵深入之計。眼看伏兵四出,截斷退路。虎牙將軍夏育,急忙率軍來救,不料黃巾軍波才部,傾巢而出,四面合圍。二將屢戰不得脫,只得退守長社,據城而守。

波才率軍圍城。時城中兵少,眾寡懸殊,軍中震恐。

便連夜派出斥候,向車騎將軍求救。

鄴城光復,漢軍四面合圍。眼看冀州黃巾覆滅在即。只需待張氏三兄弟授首,黃巾群龍無首,勢必一潰千裏。

就在形勢一片大好之時,忽聞南路漢軍困守長社。若南路大軍覆滅,波才率部北上,沖破大河封鎖,與冀州黃巾上下夾攻,給予北路漢軍重創。則局勢危矣。

牽一發而動全身。

車騎將軍盧植,急令騎都尉曹操將黎陽營渡河馳援。又令巡弋大河南岸的騎都尉公孫瓚,領兵接應。

無需等遠赴薊國的官船返回。上遊延津已放下船來。曹操這便領兵渡河,在官渡登岸。

官渡大營,兩位騎都尉入營門相見。

“曹都尉。”

“公孫都尉。”

見公孫瓚身後騎士皆乘白馬。曹操這便醒悟:“可是白馬義從。”

“正是。”公孫瓚為奢延屬國都尉時,從鮮卑十四部招募千余勇士。並從右北平老家帶來的八百私兵,組成兩千具裝騎士。盔甲、戰馬皆從薊國販來,稱“白馬義從”。

先前以官渡為據點,巡弋在大河南岸,追剿北渡黃巾,大殺四方,聲名鵲起。“瓚每與虜戰,常乘白馬,追不虛發,數獲戎捷,虜相告雲:‘當避白馬’。”黃巾更相告語,“避白馬將軍”。

公孫瓚所乘,正是撒潑放賴,滿地打滾從劉備家槽頭牽走的神駒白義。白馬義從,或也得名於這匹千裏神駒。

“聽聞公孫都尉與薊王師出同門。操亦與薊王相交莫逆。你我二人既皆與薊王為友,何不以表字相稱?”曹操笑道。

“曹都尉所言極是。”公孫瓚這便抱拳道:“公孫伯圭。”

“曹孟德。”

“孟德,請。”

“伯圭,請。”

兩人並肩入中軍大帳。帳內居中放置的沙盤,甚是醒目。此物亦仿制樓桑。公孫瓚少年時,在樓桑求學多年,深得恩師真傳,亦深受劉備影響。

除去大氅,公孫瓚取馬鞭在手,指點沙盤道:“虎牙、輕車二位將軍,現困於長社。南路黃巾主帥為波才,麾下有彭脫、劉辟、張曼成等賊將。各據堅城,犬牙交錯,遙相呼應,呈割據之勢。”

“盧帥可有將令下達?”曹操問道。

“恩師已令右中郎將朱儁同來馳援。待合兵一處,便向長社進軍。”公孫瓚答道。

曹操手指沙盤言道:“滎陽、中牟,陳留,可有兵丁駐守。”

“三地皆有義軍守城。”公孫瓚答道。

“如此,伯圭且在大營等候右中郎將。操自領麾下兵士先往中牟駐紮。”

公孫瓚這便問道:“恩師有令在先,當穩紮穩打,不可輕敵冒進。正因不聽將令,虎牙、輕車二位將軍,才中奸計,被賊人困於長社。孟德為何明知故犯?”

曹操笑道:“此一時彼一時也。《孫子·九地》雲:兵之情主速。黃巾賊,士氣鼎盛,正待一鼓作氣,攻克城池,必無暇他顧。若拖日久,攻城變圍城,賊人自當醒悟。那時,定廣布斥候,搶占要沖,阻我南下馳援之路。”

“孟德所言極是。趁其立足未穩,當搶占要沖,一戰勝之!”公孫瓚遂打定主意:“孟德且去中牟,我自去滎陽。”

“官渡大營又當如何?”曹操忙問。

“只需廣布斥候,留足營士。右中郎將不日即到,且大漢沿岸蛾賊,已被我掃蕩一空,當可無憂!”

“如此甚好。”曹操欣然點頭。忽又問道:“陳留義軍,何人統領?”

“‘八廚’之張邈。”公孫瓚答道。

“原是孟卓!”曹操大喜。

“孟德識得?”

“豈止識得,乃是操少時密友。孟卓以俠義聞名鄉裏。常接濟貧困,助人為樂,即便散盡家財,亦在所不惜。四方少壯多有歸附,與我、本初,皆是好友。”曹操笑道:“因名聲所累,身受黨錮,多年未仕。今黨錮未解,卻自募義勇,守備一方。待戰罷,朝廷必破格重用。”

“原來如此。”公孫瓚欣然點頭:“既如此,東路無憂矣。”

“事不宜遲,速速發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