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耕三余一(第2/2頁)

七姐妹六人生子,月末亦將生產的蘇綰姐,壓力如山。劉備好言寬慰,必不會出意外。

若真生到第八子,四大府丞,軍司空、軍正,六位謀主,皆拜為千石俸中庶子,亦不足夠。

六縣已然不夠分了。無妨,如此小事,又豈能難住天生劉三墩。

雍奴長鐘繇先前上疏。欲在“延芳澱”、“夏澤”、“佩謙澤”附近高地,另築三城。便於就近圩田。兩位國相認為可行。劉備也已應允。

自西向東:“延芳澱”、“夏澤”、“佩謙澤”三澱澤,呈“品”字形排列。延芳澱東至潞縣,方百余裏,最大。夏澤位居中上,方五十裏,最小。佩謙澤“渺望無垠”,約方百裏,其次。

為便於最大程度的利用地力,於是,鐘繇在三澱澤外圍取淺水高地,各築一城。又山南水北謂之陽,山北水南謂之陰。故取名:延陰、夏陽、佩陰。

墻基已夯實,正立樁柱。只需建起城墻,築城易耳。

待水退,又在“品”字形三澱澤,正中高地,造一大城。取名:京沚城。

“小渚曰沚。”“淹低沚兮京沚。”“京沚即高洲也。”

按照鐘繇的規劃,廣袤千裏,徑三百裏之雍奴藪,以徑長百裏為限,辟為三縣。北部以京沚城為中心,中部以雍奴城為中心。南部水大濱海,暫不考慮。

京沚、雍奴二城,皆內中外三城,橫豎五裏,可納民萬余戶。北部地勢較高,只需束攏河道,築造大堤,雍奴藪水位降低,再行圩田,事半功倍。待事成,“延芳澱”、“夏澤”、“佩謙澤”三澱澤將成為歷史。只見其名,而不見其澤也。

若一切如鐘繇所想,一縣變三縣。薊國將有八縣之地。

分給八子,亦是足夠。

想到這裏,劉備亦替綰兒姐松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