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章 配享太廟

不等劉備起身,殖貨裏的右舍左鄰,諸多豪商便紛紛登門問候。

劉備並娶七如夫人時,殖貨裏曾大擺流水長席。彼此關系親近。得知劉備昨日返京。這便早早登門拜訪。

主簿賈詡攜府中四大門客,楊奉、韓暹、胡才、李樂笑臉相迎。

聽聞大將軍昨夜與舊友歡聚,宿醉未醒。眾豪商各自點頭贊嘆。大將軍乃真豪傑。亦是性情中人。

所謂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大將軍言行如一。不正如此般?

賈詡命人奉上取自西域的珍寶器物,充做回禮。左右鄰裏皆大喜而歸。

不久,大內官曹節車駕抵達。聽聞大將軍還未起身,這便笑稱:無妨。

主簿賈詡本欲去請主公,卻被大內官,擺手拒絕:老奴豈敢驚主。

賈詡這便作陪。

直到日上三竿。劉備才悠悠轉醒。洗漱更衣,用完早膳。史渙來報,遂趕往前堂相見。

“讓老大人久等了。”

“是老奴,人老覺短。來早了。”曹節伏地行禮。

劉備急忙上前扶起。

賓主落坐。

寒暄過後,尚書令兼大長秋,大內官曹節這便直入正題。

話說。今漢“帝之下書有四: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誡敕。策書者,編簡也,其制長二尺,短者半之,篆書,起年月日,稱皇帝,以命諸侯王。三公以罪免亦賜策,而以隸書,用尺一木,兩行,唯此為異也。制書者,帝者制度之命,其文曰制詔三公,皆璽封,尚書令印重封,露布州郡也。”

時下,有兩種情況,能用策書。

封諸侯王,罪免三公。

此兩種狀況,所用的編簡的大小,書寫的字體。均有差異。

封諸侯王時“其制長二尺,短者半之,篆書”。

罪免三公時“而以隸書,用尺一木,兩行”。

無論封諸侯王,還是罪免三公。均需舉行一套相應的賜策典禮。稱“策封”。

因“策”與“冊”同,又稱“冊封”。

舉行策封典禮時,“策”乃是作為賜贈國號、王位的憑證,故稱“封策”,亦稱“策書”。

帝王向諸王授予封號時,均由主持儀式的使者,面對受封者,宣讀策文。

待策封儀式結束後,便將策書與印璽一同交給受封者。作為其受封的憑證和信物,永久保存。

規則說的都很清楚。並無異議。

之所以要趕來與劉備相商。乃因,與通常策封兄弟、子嗣,為諸侯王不同。

劉備和陛下,從血緣關系上說,並非直系血親。

在何處受封,便是商議的重點。

“敢問老大人,通常都在何處受封?”劉備問道。

“一般多在太廟。”曹節言道:“策封使,一正一副。正使為三公出任。副使為宗正。”

劉備這便醒悟:“可因漢室宗親中,有人反對?”

“然也。”曹節嘆了口氣:“宗親中有人言:‘君侯雖是前漢中山王裔。然前漢時的中山王,與今漢中山王,乃是兩個不同的支系。且薊國乃是新封,祖上並無傳承。古往今來,皆不可享太廟。’正因如此,陛下才遣老奴來問君侯,此事該當如何?”

劉備明白了。

一句話概括:前漢時的中山王系,早被今漢的中山王系取代。洛陽太廟裏供奉的乃是光武一脈的今漢天家正朔。只認現在這支中山王。

至於劉備的宗族神位,早已隨長安太廟,被赤眉軍付之一炬。

“老大人以為該當如何?”劉備這便問道。

“老奴以為,今有二法。不去太廟,其一也。去太廟,其二也。”

“不去太廟,該當如何。”劉備總覺得眼前狀況,與少復祖爵時,何其相像。

內官袖中,各藏一份詔書。

一份是復爵,一份是封爵。

高舉兩袖,笑問劉備:少君選左還是右?

“若不去太廟。則一切從簡。何須宗正出面。便是老奴攜策書登門,便可令君侯如願。”曹節笑答。

“若去太廟,又當如何?”劉備再問。

“若去太廟,需有傳承。”曹節便又答道:“且君侯還不能上承中山王脈。唯一可行之法。便是追封君侯先父為薊王,配享太廟。如此一來,便有了傳承。君侯再去太廟受封。便水到渠成也。”

原來坑在這裏。

簡而言之。劉備想在太廟前受封。便要在太廟中占個位。

且還不能用中山王的靈位。只能用薊王之位。

所以。要追封自己的父親劉弘為薊王,並賜以謚號。

諸如,劉備先祖中山靖王。

“靖”字,便是謚號。

而追封,同“追謚”、“追尊”。指為死者追加封號。

一言蔽之。所謂傳承,便是指,要讓自己的先人去太廟裏占個位。距離劉備最近的先人,自然是先父劉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