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督亢秋成

稻谷不斷從田間拉回城中。即便如樓桑這樣的商邑,街巷亦漸被稻谷鋪滿。曬幹脫粒,而後顆粒歸倉。搶在落雪前,還要重新給水田蓄水。三百裏臨鄉,放眼望去,一片金黃。便是後世口口相傳的‘督亢秋成’。

容城均產已送上。畝產五石有余。劉備終於松了口氣。容城一地,有近六十萬畝的官田。可得官糧三百萬石。東港新造百萬石糧倉,一次裝滿。還需運往南關城倉,方能全部裝完。

平曲、益昌,亦有官田五十萬畝。可得官糧二百五十萬石。除去囤入城中糧倉,余下皆運往督亢、西林、酈城倉儲。

今季,臨鄉種田六百萬畝,卻只有八萬一百八十八戸。以戶戶五十畝計,再減去爵民的一百畝,有近兩百萬畝官田。即便畝產只有五石,也可得新谷一千萬石。

劉備早有預計。提前擴建臨鄉各處港倉、城倉。尤其時南關城倉,已能盛糧五百萬石。

加上西林、酈城、南廣陽、南港、東港,五座百萬石港倉,才將本季一千萬石的官糧,全部儲藏。

整個臨鄉,地力最好的水田皆在督亢。畝產近七石。遂將整個臨鄉的均產,堆高到六石有余。四百萬畝民田,三十稅一,收田賦八十萬石。督亢城倉亦滿倉。

所幸,戶戶皆有倉樓。邑民家單倉樓,雖不能與君侯祖宅五倉連橫相比。卻頗為粗壯,能盛糧三萬石。

臨鄉八萬一百八十八戸,共可存糧二十四億五百六十四萬石。足夠了。

單此一項對糧食和糧倉的估算,便可見上計的重要性。

於是乎,整個臨鄉的《集簿》如下:

城、邑十,港八,倉十,關一,砦二。

裏百一五,(裏)正百一五人。

亭四百一十二,(亭)卒一千八百卅二人,郵廿一,(郵)人卅百如前。

界東西三百四十一裏,南北兩百九十五裏,如前。

縣三老一人,鄉三老十一人,孝弟力田(與三老同掌教化的鄉官)百廿人,凡一百卅二人。

吏員二千五十人:令八人,長廿三人,宰二人,丞卌四人,尉廿九人,有秩卅六人,鬥食一千二百人,佐史、亭長七百一十二人,凡二千卌四人;侯丞二人,行人、門大夫二人,洗馬、中庶子二人,凡六人。

戶八萬一百八十八,多前三萬二千八百卅二;其戶二萬九千三百八十二獲流(所獲流氓)。

口一百二萬四千八百卌七,多前四十一萬二千三百七十一;其二十九萬七千八百卌二獲流。

種晚稻十二萬一百六十頃,多前八萬卌頃五十二畝。

男子五十四萬三千一百六十三人,女子四十八萬一千六百七十四人。

年八十以上兩萬一千四百六十五,六歲以下廿三萬七千四百八十七,凡廿五萬八千九百五十二。

年九十以上三千四百九十人,年七十以上受杖一千六百九十三人,凡五千一百八十三,多前四百卅八。

一歲諸錢入一萬萬五千二百九十八萬七千二百一錢(152987201)。

一歲諸錢出八千一百七十九萬五千九百廿二(81795922)。

一歲諸谷入一千一百卅六萬七千五百卅九石三鬥七升,出卌九萬八千七百卅一石四鬥三升。

此乃臨鄉完整的《集簿》。

劉備治下民情:封邑規模、人口多寡,年齡分布,收支狀況,一目了然。因所有居民皆城居,故而沒有鄉一級的劃分。城外無人,閭裏也在城內,故而裏長人數也少。有路便有亭。治下各城之間的官道,共設亭四百一十二座。又因許多亭郵毀於大水,目前只剩這麽多了。日後補足,那便要明年再另行上計了。

吏員之所以有高達二千五十人。乃因糧倉多。一個城倉有大小官吏過百人。加上港口、市中,故而吏員眾多。

邑民暴增一倍。其中大部分乃是流民。足見君侯開荒安民,功勞不菲。

如此一來。只算成人(十五以上到五十六歲)年一百二十錢的算賦,未成人(七歲至十四歲)每年二十三錢的口賦,每戶每年二百錢的戶賦。君侯就收了一億一千余萬。剩下四千余萬錢,乃是諸城產業,售賣名產所得。

而三十稅一的田賦,雖只入八十余萬石,官田卻爆收一千余萬石。堪稱富足。臨鄉俸祿皆折錢發放,支出的稻谷多為部曲軍糧。人吃馬嚼,一年要近五十萬石。這才萬余兵力。且草料還不算。

不種田,如何能維持。

上計時,陛下所問的多半便是收支了。

尤其是歲入谷一項,明顯與三十稅一的田賦不相等。陛下要問是何故?劉備便要答,乃因今年新辟了兩百萬畝的官田。故而入谷頗多。諸如此類。

做賬,確實是一門大學問。

料想,並非所有的諸侯國都如劉備這般,如實上報。如何才能將賬目做平,便要考驗上計吏員的能力。